王佩良
摘要:佛教是东北亚的黄金纽带,加强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对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佛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使大乘佛教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宗教旅游需求旺盛、东北亚佛教交流源远流长、佛教旅游资源丰富,使这种协作具有可行性;因此,可在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协作。
关键词: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
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4-0039-07
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旅游业,目前已超过石油、钢铁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佛教作为东亚三国的黄金纽带,在漫长的交流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东亚大乘佛教也成为人类最有魅力、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开发独特而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加强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构建新的黄金纽带,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持该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一、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的意义
1、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契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基于共同利益,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组织、中东石油欧佩克、非洲钻石欧佩克等经合组织应运而生。地处东北亚的中、韩、日、俄、蒙、朝6国各具特色和优势。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日、韩有充裕的资金、发达的产业和先进技术,俄罗斯有丰富的能源、森林、土地和矿藏;中、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日、韩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有广阔疆域,中国有悠久历史;日本是经济强国,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六国加强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中日韩已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如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出版《东北亚研究》期刊。以中、韩、日为主角的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已成功召开了5届,吸引了区域内外学者广泛参与。在中国,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发展、京沪高速铁路的通车,国民经济历年保持高速度发展,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韩国,随着新都、世宗的建设,将出现以首尔、世宗、釜山为中心的西北、中部和东南三大经济带,改变以前的“哑铃型”布局,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在日本,随着产业调整的深入,经济逐渐恢复,很多产业在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东北亚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为世人之所瞩目。加强合作,构建东北亚经济圈,前景迷人。由于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东北亚区域合作存在不少阻力,如朝鲜半岛南北分立、日韩竹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本与邻国关于二战历史的争议以及朝鲜核武器问题,这些消极因素使最具潜力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不能顺利推进,落后于东盟和欧盟的发展。东北亚有一条历史悠久的“黄金纽带”,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交流还有汉字文化、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交流,因此,率先开展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可以绕过历史和现实政治的障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东北亚区域协作提供契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将东北亚佛教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又从中国传人韩、日,经漫长的交流与发展,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为现代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这些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佛教名山。“天下名山僧占多”,如中国有五台、峨眉、九华、普陀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文殊、普贤、地藏与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贵州梵净山号称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日本高野山因空海大师弘传佛法声震寰宇。中国许多佛教宗派祖庭大都地处风景名胜之地,如天台宗的浙江国清寺、三论宗的南京栖霞寺、净土宗的庐山东林寺、禅宗的嵩山少林寺、律宗的终南山丰德寺、法相宗的西安慈恩寺、华严宗的五台山显通寺、密宗的西安大兴善寺以及禅宗沩仰、曹洞、云门、临济、法眼各宗都有各自的小祖庭,大都是“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庄严佛国,静谧祥和,使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二是佛教建筑物。东亚三国名寺古刹众多,大都依山傍水,有一种独特的佛境美,对游人吸引力很大。如中国的北京碧云寺、西安慈恩寺、青龙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广州光孝寺、昆明圆通寺、上海静安寺、长沙开福寺、宁乡密印寺、韩国松广寺、日本东大寺等。佛教徒还在人迹罕至、地形危殆之处开凿了大量佛窟,收藏珍贵的舍利、佛经和壁画,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理石钟山石窟、韩国的佛窟庵都很著名。此外,佛教徒还修建了许多佛塔和塔林,如西安大小雁塔、北京玉锋塔、广州花塔、大理崇圣寺三塔、杭州六和塔都闻名遐迩,常州天宁塔采用现代建筑工艺修造,号称“神州第一塔”。三是佛事活动。佛教举行的佛教节日、香会、庙会和法会等对僧俗具有很大吸引力。五台山每年举办15次节日法会,其中六月大法会规模最大,中外僧俗慕名前往朝圣旅游。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和斋食,韩国的花郎道等佛教文化也很有特色。21世纪,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东北亚大乘佛教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发展佛教旅游前景灿烂。虽然这些佛教文化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国,但韩日的佛教旅游市场很大,且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经验,只要三国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可将东北亚佛教旅游打造成全球最受欢迎的特色旅游,使东北亚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振兴大乘佛教,使之走向世界
由于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世界仍不太平,社会并不和谐,人类面临许多危机,道德沦丧,环境恶化,贫富不均,生存竞争。如果人类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则免不了走向灭亡。佛教犹如一剂清凉甘露,劝人向善,强调自律与内省,讲究信用,反对欺诈,使人们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保持平和、乐观心态,抵制诱惑,防腐拒变,净化心灵。佛教以慈悲为本、方便为怀、造福社会、普渡众生、爱护生灵为道德规范,对于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佛教自身也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造,以前是僧众的、山林的、静态的、苦修的、封闭的佛教,正逐渐向生活的、人间的、活跃的、开拓的、联谊的、国际的佛教转变。尤其是东亚大乘佛教以万法圆融为根本特征,通过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出世人世,激励众生在现实生活中求得觉悟和解脱,其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的积极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可。面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这一时代课题,东北亚佛教界理应确立普济众生的誓愿,密切合作,编织新的黄金纽带,将大乘佛法弘布四方,维持东北亚繁荣与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通过加强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吸引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游览和佛学交流,促进佛教文化
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使之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的可行性
1、全球宗教旅游方兴未艾,佛教旅游需求旺盛
目前,全球60%以上的人口信仰各种宗教,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可以转化为旅游动机,宗教旅游成为世界旅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视。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故乡)、意大利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中心)、瓦拉纳西(印度教圣城)国际旅游产业非常发达。巴勒斯坦虽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在收复伯利恒后亦投入巨资,计划将这座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印度虽然只有0.7%的人口信仰佛教,但政府积极利用佛教发源地这一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大力修复佛教古迹,推出佛教圣地巡回游的旅游路线:从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到成佛之地菩提伽耶,再到第一次讲法之地鹿野苑,最后到释迦牟尼入灭的拘尸那,将其开发成一条了解佛教早期历史、欣赏丰富的佛教文化艺术的黄金旅游线。缅甸和泰国是小乘佛教盛行的国度,积极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传统有机结合,使旅游产品保持一种绵长持久的吸引力。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在多伦多筹建占地1350英亩的四大佛教名山:“金色世界”五台山、“琉璃世界”普陀山、“银色世界”峨眉山和“莲花世界”九华山,形成一个融大自然风光、古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中华民俗及避暑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满足北美善男信女的佛教旅游需求。日本的佛教旅游也很发达,东京、京都等地寺庙开设“寺庙旅馆”,日本年轻女性尤其是单身、离异或白领女性对这种“短期出家”旅游方式非常迷恋。由此可见,在全球宗教旅游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人们为了摆脱尘世的喧嚣、心灵的孤独、生活的重压,获得精神的平和宁静,对独特魅力的佛教旅游需求旺盛。
2、东北亚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形成了黄金纽带
中韩日三国自古为友好邻邦,往来不绝。公元372年,佛教由中国传入韩国。公元552年,佛教由朝鲜传入日本。三国高僧大德,或精诚来学,或慨然往教,相师相长。隋唐时期,中国创立八大宗派,韩日学僧闻风而至,中土大德对异域学僧尽心训诲,如吉藏之于慧灌、道登,智俨之于义湘,玄奘之于神防、圆测、道昭、智通、智达,惠果之于空海、道邃、行满,顺晓之于最澄,西堂智藏之于道义、慧哲、慧直等。鉴真发愿弘法扶桑,六次东渡,九死一生,在日本传戒立宗,广播盛唐文化。明末隐元禅师将黄檗禅灯传入日本,至今不绝。与此同时,韩日高僧亦传法中土。南北朝时期,高丽僧道朗前来弘扬三论大义。唐代,新罗僧元晓所著《起信论疏》传人中国,新罗沙门无相在西蜀播扬禅风。宋代,高丽僧义通授法知礼、遵式,使天台宗复兴,日僧正源信所著《往生要集》传人中国,倍受礼奉。近代,王弘愿从日僧权田雷斧研习东密宗,使东密宗在中国传播。
三国佛教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韩日学僧在中土留学归国后大都弘化一方,如三韩的圆测、义湘、义天、道义等,日本的空海、最澄、荣西、道元等,他们的理论创造和宗教实践奠定了韩日佛教的基础。大量汉译经典传入韩日,而中国因历经战乱,佛教典籍毁失,许多经典又从韩日回传中国。如唐宋之际,高丽僧人曾将天台、华严教籍携来中国。近代杨仁山得南条文雄之助,从日本购得许多珍本,使中国近代佛教得以复兴。在新宗派创立方面,韩国海东神印宗、日本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日莲宗和黄檗宗都受中国宗派影响。韩日学僧还将中国先进的书法、诗歌、绘画、建筑、雕塑、医学、茶道传回去,丰富了本国的民族文化,韩日的特色文化也传人中国,如九华山地藏道场和普陀山观音道场分别因新罗高僧金地藏和日本高僧惠萼而开创。三国佛教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经三国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共同丰富和发展的大乘佛教对人类精神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得到了恢复和振兴,与韩日佛教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以1980年鉴真漆像回国巡瞻为契机,中日佛教界合作卓有成效。中韩建交后,两国佛教界传统友谊得以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前来中国“寻根”的日、韩佛教旅游团以及中国前往韩、日进行佛教文化旅游和修学的人士迅速增多。回溯历史,考察现实,加强佛教旅游协作是新时代东北亚佛教交流的重要形式,前景灿烂。
3、东北亚佛教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
大乘佛教是东北亚的主要宗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佛教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中国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都是名闻全球的文化珍宝。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也知名度很高。1987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汉族地区142座重点佛教寺院,其中洛阳白马寺为我国第一座寺院,嵩山少林寺因功夫而举世闻名。浙江鄞县天童寺曾有日本学僧道元前来参禅,被日本800万曹洞宗信徒尊为祖庭。
佛教是韩国的文化基础,韩国70%以上的文物是佛教文物。新罗国故都庆州被誉为佛教遗迹和艺术品的露天博物馆,韩国书籍经常这样写道:“欧洲的文化来自罗马,韩国的文化来自庆州”。寺院建筑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并称韩国佛寺三宝的海印寺、通度寺、松广寺以及洛山寺等,风光明媚,景色宜人,为佛教旅游圣地。通度寺因供奉佛陀舍利,被称为佛宝寺。海印寺现存8万余片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汉译大藏经木刻版,被称为法宝寺。松广寺为韩国第一禅修道场,历代有16位住持受帝王赐号国师,故名僧宝寺。韩国天台宗有200多万信徒,筑有很多寺院,其中小白山救仁寺为其根本道场,地处山涧,环境优美,建筑宏伟,300多位出家人带领信徒每天在这里修学佛道,昼耕夜禅。首尔观门寺经常举办各类大型佛事活动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釜山三光寺每年举办佛诞节,吸引数10万僧俗游客。
日本宪法规定公民应尊敬佛、法、僧三宝,佛教曾长期是日本的护国宗教,佛寺遍布日本各地,尤以奈良、京都、镰仓、大阪、江户等古城佛寺为最。奈良的法隆寺、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及东大寺等古刹举世闻名,永平寺、比叡山、高山寺、本愿寺、总持寺、孝恩寺、四天王寺、金阁寺、中宫寺、清水寺等,都流传着昔日佛教的辉煌,令人向往。
三、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的措施
1、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协作
发展佛教旅游,首先要开发佛教旅游资源。资源不开发就不能体现其价值。但在开发中要注意保护。佛教文化财产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发时一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濒临失传
的经文、经书、佛乐、佛典要全力拯救,对遭受损毁的重要佛教建筑要进行维护、增建甚至重修。这些工作需要东北亚三国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如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以及日韩各宗派在中国的祖庭,三国可以在资金、设计、建造、管理等方面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中印两国共建洛阳白马寺的经验就值得推广。洛阳白马寺是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佛寺。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签署协议,印方负责设计建筑方案,并提供5000万卢比及所需佛像,中方负责征用500亩土地以及建造工程,共同将白马寺建成世界上著名的佛教研究和旅游中心。2007年,日印签订友好协议,日本投资557亿卢比(约13亿美元),用于改善印度北方鹿野苑、俱尸那迦、菩提加耶、那烂陀、王舍城和卫舍城等佛教圣地的高速公路拓宽、护路林培育、古迹保护、机场建设以及水电供应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山西并州大岩寺曾是日本净土宗祖师县鸾、道绰等名僧修行之所,被日本佛教界尊为“中国祖寺”。该寺在北宋灭亡后因史志失载而成历史之谜,直到最近重新发现,亟需抢救整修。这样的佛寺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东亚三国佛教界共同的文化财产,仅靠中国之力修复和保护是不够的,需要三国僧俗界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此外,韩国天台宗在二战后修造了很多现代寺庙,配置了电梯、消防、报警、喷淋、监控等先进设施,对于寺庙进行了现代化管理,值得中国同行学习。日本对茶道、花道、书道、素食等佛教文化的保护非常细致和深入。值得借鉴。三国政府在申报佛教类题材的世界文化遗产方面也要加强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参与,使更多的佛教文化资源成为国家级、世界级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产生更大的影响。
2、佛教旅游产品开发协作
佛教旅游产品大致有佛教观光游、佛教朝圣游、佛教修学游、佛教休闲疗养游等类型,中日韩三国由于各具特色和优势,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亦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天下名山僧占多”,佛寺大都依山临水,环境清幽,风光宜人。游客至此食素斋,住僧舍式旅馆,听晨钟暮鼓,观香烟缭绕,诵读经书,研习佛礼,体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外生活,不仅可以满足好奇心,也可以使心身得到陶冶。如峨眉山法会期间,游客能与僧众零距离接触,观览新戒弟子穿衣、吃饭、睡觉、更衣、折放被盖、学沙弥规矩、晚诵、夜礼等日常礼仪习俗。欧美游客对这种佛教体验游也很感兴趣。同样是佛教寺庙,因三国地理气候的差异,各具魅力。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多山,温泉很有名,海洋性特征明显。韩国三面环海,四季分明。中国地域广阔,地型地貌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韩日游客可在中国领略独特的名山大川、沙漠草原,中韩游客可到日本作温泉之旅,体验东洋文化。三国可加强协作,共同开发佛教观光朝圣游产品。
在20世纪初期,佛学、儒学和新学(西学)曾是中国三大“显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佛学研究复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设立了佛学研究院或研究所。佛教圣地五台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五台山学研究,发行《五台山研究》期刊。韩日佛学研究亦很发达,或由高校设置佛学研究所,或由佛教宗派创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大力开展僧伽研究和僧俗教育,培养大量佛学人才,名刹古寺大都有典藏经籍,有高僧驻锡,通过举办佛学研讨会,吸引世界各地僧俗学者前来修学考察。
佛寺禅院具有一种特殊的宗教氛围,适宜人们修炼心智,且具有丰富的佛医和养生文化。浙江萧山竹林寺女科佛医历史悠久,曾为皇后治愈疑难杂症,被赐为“御医”,流传下来的医籍仅女科就有130余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口碑很好。此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尤其是东北亚三国先后进入老龄型社会,老龄人的休闲疗养市场潜力巨大。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中国物价便宜,韩日物价昂高,同样的支出在中国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寺院质优价廉的休闲疗养服务对日韩老人很有吸引力,他们可以在僧侣指导下练习坐禅、气功和武术,修心养性,调养身体,延年益寿,安度晚年。三国佛教界可以协力开发这种“银发市场”,并吸引更多的欧美老人前来消费。
3、佛教旅游产品营销协作
首先,加强宣传推广协作,努力扩大东北亚佛教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三国政府要协作举办一些公益性佛教文化节、佛教产品促销会和展览会;学术界和佛教团体加强联系,组织一些国际性佛学研讨会、考察会,扩大佛教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各旅游开发商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推介东北亚佛教旅游产品。中国电影《西游记》、《少林寺》、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在海内外知名度高,宣传效果很好,三国影视和动漫界要深入挖掘鉴真、玄奘、达摩、空海、金地藏、花郎道、茶道、高野山、五台山、奈良等佛教题材,创作一批风靡全球、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精品,扩大影响。台湾佛光山的商业化运作非常成功,在星云大师主持下成立了国际佛光会,开展寺院连锁式经营,在全球发展了100余家佛光山分院,创办了佛光电视台、佛光电台、佛光山网站和众多的佛光山报纸、杂志,拍摄佛教电影,制作佛教音乐、网络、佛教贺卡等,进行多媒体传播,“佛光山”由此成为全球最知名、最新颖的佛教旅游品牌。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佛教文化商业化运作。海南三亚南山观音圣像敬造工程就是采用现代项目运作模式,成立公司,在全国设立办事处,策划了“认养菩提树、放生捐款、观音广场公德碑刻名、随喜乐捐”等系列产品,成功推动三亚佛教旅游和房地产的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品牌的最亮点。2006年河南登封“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闭幕式首演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谭盾、易中天、释永信等多位国际文化名人精心烹制的“禅、武”视听盛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加强旅游线路的协作。东北亚佛教旅游市场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各国国内市场;二是东北亚区域内市场;三是区域外市场,包括来自东南亚、南亚、澳洲和欧美的游客。三种市场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三国首先要大力发展本国佛教旅游业,加强资源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佛教旅游品牌,再努力将其提升为跨国和跨区域的旅游品牌。如中国的佛教名山朝圣游、禅宗祖庭游,韩国的天台宗、曹溪宗佛寺巡回游,日本的“西国四十八处观音道场巡拜之旅”等都是很成功的国内佛教旅游产品。2006年6月,武汉新洲报祖寺住持本乐大师首次组织了“长江佛教文化之旅”,游览湖北黄梅四祖寺、江西庐山东林寺、安徽青阳九华山、芜湖广济寺、江苏扬州大明寺等沿江寺庙,对于佛教旅游线路的开发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在东北亚跨国佛教旅游上,中日间有“鉴真大师坐像回访”、“天台宗祖庙朝拜之旅”、“西安青龙寺回访之旅”、“中国33处观音道场巡拜之旅”、“寒山寺除夕听钟声之旅”、“探访鉴真大师足迹之旅”以及中韩间的“安徽九华山之旅”等跨国旅游项目很有影响。2006年6月3日,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的代表在北京共同签署“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联合宣言”,携手向全世界推介中国的佛教文化旅游。三国要加强交通设施,尤其是航空运输的协作,开通连接佛教圣地与客源市场的直接航班,给予旅游签证特惠待遇。
再次,加强佛教旅游人才培养的协作。宗教旅游属于高层次文化旅游,对导游素质要求高,除具备导游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深厚的宗教素养以及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三国僧俗界创办的僧伽教育机构要加强协作,不仅要培养大量的宗教人才,还要培养出优秀的宗教旅游人才。培养宗教旅游人才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僧人开设旅游类及外语课程,二是对旅游人才开设佛学等相关课程。宗教旅游人才不仅要精通本国民族语言,还要熟悉中文、韩文、日文甚至梵文,起码要流利地使用英文。日本寺院僧侣大都有较高学历,且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接待欧美游客时能用英语讲解。日韩佛教界创办的大学可以接收更多的中国僧俗学员,中国亦可通过“孔子学院”等途径为日、韩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