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芬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聋校语文课堂中,聋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学习的自主性?笔者认为我们应给予聋生充分的“自主”权利,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时间,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更多的环节中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自主性”, 努力放手让聋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让聋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1.给聋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我定向
目前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都是由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确定的 。然而这些目标的确定难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照顾到个性目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智力、听力丧失程度不同的聋生,提出统一的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的聋生。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聋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完成。比如阅读一篇短文,应该读懂什么,学习的难点在哪儿,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语句不理解等等这些都应该由聋生自我定向。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相同内容的理解、认识水平是不同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定向。不过每个学习的内容教师都应由自己的下限目标和选择性目标。下限目标是聋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的基本目标。选择目标则是让聋生由充分发展的空间。例如:教学带*号的课文时,把熟读课文,理解字词作为聋生学习的下限目标,把思考练习、感悟课文内容、品析语句作为选择性目标。当然学生在对待选择性目标时由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自主的选择,一切由学生自主。当然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突破性的选择目标、创造性的自我定向。
2.给聋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学自悟
聋校的语文教师们往往会低估聋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他们总觉得聋生把最简单的一句话都写的颠三倒四。怎会理解分析课文呢?于是在阅读教学时,教师用自己的分析代替聋生阅读实践分析的现象非常的普遍。翻开学生的语文书,可以看到课后练习题旁写着统一的“标准答案,”却很少发现学生充满个性的回答。就连造句也是千篇一律。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吃“自来食”的习惯。聋生学习的热情早已在教师包办的行为中消失殆尽,更谈不上个性的体现和去阅读中获取再创造的喜悦了。聋生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们也是一个自主的人,他们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聋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给聋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去自学自悟。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过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自我揣摩,自我体会,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②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感悟、自己用心思去体会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让聋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即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③学生尝试后教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明确通过自学获得了哪些信息,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在讨论中形成认识。此时教师应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观点和感受,这些独特的见解也许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创新火花的闪现。
3.给聋生一些空间,让聋生自我展示
和谐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共同营造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合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环境。让聋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设计了与学生同台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打成一片,学生天真活泼,教师真情投入,浓浓的师生情激起聋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聋生争先恐后的要表演。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极大的催化剂。此外和谐的课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和他人合作。接下来我便让学生与学生合作表演。为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意愿,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给聋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主锻炼
由于听力语言的丧失,聋生用语言的机会比较少。教师要训练聋生用语言表达的能力,指导聋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①创造机会,鼓励聋生敢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全体聋生说话的机会,鼓励聋生说错了没关系,只要大胆说就可以。对于那些言语表达有困难的聋生,更要热心鼓励。②教给方法,使聋生能说,低年级可以让聋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聋生认真看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聋生说的水平进入新的层次。逐步使聋生从敢说到会说,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教学中要指导聋生用语言概括问题,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指导聋生完整的表达图意;再指导聋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从而把用概括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问题学习中去。
总之,要引导聋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聋生的学习方法。做到凡是聋生自己会学,就应该创造条件让聋生自己学;凡是聋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聋生自己做,尽量给聋生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聋生参与教学的目标。
收稿日期:20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