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11-05 08:54吴志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吴志梅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在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一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要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三要实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应始终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又在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含着问题的解决。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锤炼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问引问”,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教师先任意出示一些线,提问:“你能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线分类吗?”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教师一一出示后,再提问:“对以上分类方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a为什么这样分类?b还可以怎样分类?c是否可以第二次分类?d分类后各类线叫什么名称?e各类线有什么特征?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请学生挑选问题探索、讨论,最后得到答案。接着,提出新的问题:“生活中哪些东西看上去呈直线、线段的形状?”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鼓励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注意:一是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将自己的教学起点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亿以内数的认识》,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曾见过或听人读过这些大数,就先让学生尝试读这些数,再互相交流,最后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根据教学要求,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三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三、实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是注意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实行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原理或问题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前进小学看两部动画片,第一部长585米,放映了19.5分;第二部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按教参意图,用两种解法:

(1)720÷(585÷19.5)-19.5

(2)(720-585)÷(585÷19.5)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诱导和启发下,得出了许多解法:

(3)19.5÷585×720-19.5

(4)19.5÷585×(720-585)

(5)19.5×(720÷585)-19.5

(6)19.5×(720÷585-1)

(7)19.5×[(720-585)÷585]

……

有的学生在学习了方程后,甚至又提出了许多方程的解法。对于这道题,笔者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合理扩展,诱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体现,智力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在探讨这道题的过程中,笔者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共同研究探讨,启发学生思考。对那些个性较强,专爱提“新”问题、“怪”问题,善于争辩,不被彻底说服又不罢休的学生来说,创造性的潜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一个重大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