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教学

2009-11-05 08:54陶丽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组织教学信息社会

陶丽霞

【摘 要】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确保本身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对整体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策划、控制、调整、检查、评价、反馈。要组织好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教师就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改革教学手段;注重目标激励;尊重学生;并多采用启发式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组织教学 信息社会 目标激励 表情暗示

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策划、控制、调整、检查、评价、反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要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精选,重新组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并预测目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

一、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改革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使用多媒体教室,同时,还要采用大屏幕的投影仪器进行直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得以形象化。“多媒体”本身就是利用PPT等教学软件来使得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图形得以集成,被处理成多种形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这种集成化特点很容易形成感官刺激,不仅扩展了人类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形式,而且改变了传统小学数学的单一呈现形式。过去,数学教师只是一味采用文字语言符号来进行授课,使小学生得到知识,传统的“文字+口授”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教育中难以呈现出具体、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如果有了PPT等多媒体软件的帮忙,学生就容易获得认知和理解,这样,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视听、感受、体验的综合,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记忆力就会大大提高了。同时,如果教室内的电脑可以上网,数学教师还可以和小学生们一起,在上课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当学生放学后,教师也可以在网上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与他们进行网上交流,从而突破传统数学课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有限交流的限制,这样,学校和家中的距离就被消除了,教师自己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新知识和新科技,把这些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新思维及时带进课堂,以改善组织教学的环境。

二、目标激励的并用

心理学认为,在对人的心理结构进行把握的时候,要认识主体的需要及其现实的形式(如兴趣、理想、动机、价值观),确认人的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在主体心理激励结构中所处的中心地位。激励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力的一种外在体现,诸如理想、兴趣、价值观等理想是现实化、社会化需要的人类本身能力力量的本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激励时,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据调查,在激励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内在的需要和愿望、对数学学习产生的自我意识是其自身通过意识被数学教师的激励手段所作用,才得以逐步提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激励的时候,不能乱用目标,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而提出过高的学习目标,或者提供的学习材料脱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那么,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宜的激励,就难以挖掘小学生身上的潜力,也就不能使之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数学教师本身的适当激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并尊重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二战后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是马斯洛。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次结构,人本主义应该注重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来,也就是要尊重小学生的自我价值和尊严,要尊重小学生,重视对小学生的研究,对小学生的价值的研究,对正常小学生健康生活的研究。同时,还要观察小学生潜在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观察小学生的成长、演变,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乐观、开朗、兴奋、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充满信心。实践证明,如果数学教师偶尔没有尊重小学生,他们就会出现害羞、窘迫、尴尬等,内心极担心别人发现了他的不自然和笨拙,因而难以进行自如地言谈和做事情。如果数学教师长期不尊重小学生,则会使之变得沉闷、悲观、忧郁,甚至出现思维抑制、记忆困难、悲观失望,情绪波动偏大、反复无常,待人接物和学习的时候变得冷漠、无动于衷、焦虑忧郁、情感不协调等。此外,还有少部分小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后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武断独行、我行我素、固执己见,与教师顶嘴,甚至发生冲突等,致使正常的数学教学过程难以进行。而一旦小学生受到了尊重,他们就会养成高尚的人格,并培育起美好的心灵,与数学教师融洽相处,以充满积极的情感去应对生活,从而有利于组织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候,应该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复杂脑力活动,小学生在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的时候,要进行感知、理解和应用,只有经过了自己的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能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启发、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去引导小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投入学习,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进行启发式教育的时候,不能使用老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小学生的大脑当作简单的容器,塞入全部的知识。教师能否牢牢掌握启发教育的原则,是能不能完成正常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对小学生进行启发的时候,特别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以使其努力地主动学习,从而跟上教学的进度,发展自身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启发的时候,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之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在发展生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建设祖国,就离不开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必须顽强、努力、刻苦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数学教师在进行启发的时候,要使学生养成善于提问、多思深思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讲授三角形的时候,就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的有关原理呢,其根据是什么?只有这样,小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深的层次。

数学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小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思考,开阔其思路。为了培养小学生刻苦钻研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掌控作业的难易度,以使他们真正深入思考,并通过努力得出答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成立一些数学兴趣小组,进行课外的应用性学习。实践证明,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克服困难而实现目的,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也不能忘记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系统地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从而强化记忆,把已经学过的东西牢牢记住,最终达到温故而知新,有效联系新旧知识的目的。为此,数学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复习和练习一下以前所教过的东西;在讲完某一单元的时候,可以作一次系统的复习练习;在学期末或学年终的时候,可以再作一次总的复习和练习,以巩固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组织教学信息社会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提高四步法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快速阅读法宣传推广研究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浅析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中物理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