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浅析

2009-11-05 08:54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张扬品德课笔者

刘 勇

前些年,语文学科的“少、慢、差、费”现象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除了语文,其他学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一现象。因此,“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必须看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少数学校、少数教师身上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将新课程理念挂在嘴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手段还有一定的市场。那么,怎样才能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以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三点做法谈谈具体做法。

一、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在适应学生未来发展中重点指出:应当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服务于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按同一规格的发展;服务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仅局限于在学校中的近期发展。众所周知,学生从学校毕业出去以后,其将来的发展与在学校里的成绩好坏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相反,不少在学校里并不起眼的学生在社会上反而成就了一番事业。国内一流高校清华、北大曾开展的一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这也足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课标理念的前瞻性。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我们就必须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笔者认为,张扬学生个性可以分为正向张扬和反向张扬。所谓正向张扬,就是扬长避短。比如,某些学生有某种特长或优势,我们就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充分发挥他的这一优势,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例如,在思想品德课中需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活动前,笔者常先选择两至三名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学生做活动的主持人。待活动结束后,又要求他们小结做主持人的得失,以使下次活动的主持人能扬长避短。这种做法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其次,还可以反向张扬学生的个性,所谓反向张扬,就是扬短避长。每个教学班级都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如有些学生羞涩,不善于发言,而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挑起这个担子,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因此,笔者经常给一些内向型的学生安排一些基本的任务,如负责小组讨论、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班级辩论、演讲甚至是校级发言等,以不断地给他们“出头露面”的机会,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胆量与见识,不少学生的性格也因此而逐步开朗活泼起来,其活动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二、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是这样做的:凡是可以让学生发言的就绝不搞“一言堂”,凡是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就不去独揽。作业、考卷等,抽取一部分让学生评讲;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则要求学生去讨论甚至辩论;调查活动结束,个中的利弊得失,也都由学生去总结。当然,突出学生主体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不能放弃,因此,必须在“导”上下功夫。比如,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讲、评考卷,具体做法是:针对某一张试卷,让成绩、能力有较大差异的3~5名学生组成一组,并有选择性地将各类题型分到学生手里,要求在遇到难题时应相互讨论、解决,然后再在班级中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如有学生出错,笔者也不立即纠正,而是让其他同学在讲解结束后指出来。这样评卷,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就有效地发挥出来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笔者曾经教过的班级中,有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但突然遭遇了不幸,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又生病住院,于是,他想到了辍学。后来,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想帮助他,但又想不出好的办法。为此,笔者联系了刚学习的内容——《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见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召集班干部,简单地谈了在这件事上应如何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的问题,并要求班干部具体策划,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班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先后在班级、学校发动了募捐活动,共募得人民币3000多元。而且他们还把这次活动与课本中所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班级召开了《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也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题)的主题班会,不少学生都作了激情洋溢的发言,原来想辍学的那位学生也从同学的关爱和课文内容的教育中意识到自己不能放弃学习,而应该承担起接受教育的义务。尽管这种事在学校里比较常见,但学生们能够联系所学,并为帮助他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创设温馨氛围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搞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同样需要一个温馨的氛围。可以说,创设温馨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不如此,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和谐的环境呢?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只要我们真正像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那样,把孩子当成艺术品,我们就会在思想上、行动上时时处处地去呵护、去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时,笔者通常不会去严肃地批评学生,而是加以艺术地处理。学生在回答问题、作业出错的时候,笔者也不会直接呵斥,而是尽量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使他们得以改正。这样,学生就不会有思想压力,也会在随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当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常会采用多种导入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如故事导入、课件导入、疑问导入、激情导入、活动导入,等等。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学得心情舒畅、学得卓有成效。

总之,要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坚持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有相应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积极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实效。

猜你喜欢
张扬品德课笔者
老师,别走……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遭遇张扬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