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实践活动

2009-11-05 08:54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热点实践语文教学

彭 晴

【摘 要】以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台湾,关注台湾”为例,设计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及思维力,注意体现了活动的学科性质。

【关键词】社会热点 语文教学 实践

网络时代,信息速递,人们思维空前活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性强了,参与度高了,对社会、对自己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见解。议论关注的人多了,就成了社会热点,这可以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研究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热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培养搜集信息、研究问题、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安排了一项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笔者应邀开了这样一节观摩课,现将活动流程描述如下:

【活动准备】

1.两星期前将研讨的主题——“了解台湾,关注台湾”公布给学生,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着重围绕8个话题,搜集整理资料。

2.两天前,组内合作分工。每个组员着重准备8个问题中的4个,并将4个问题的答案整理成一张手抄报,带到课堂上交流展示。

【教学描述】

将全班同学组织进多媒体教室,使用投影仪进行教学。投影幕上出现第一张幻灯片: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

了解台湾关注台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让同学齐诵对联。

师: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既要读书,也要关心国家大事!

投影幕上出现第二张幻灯片:一张世界地图(网上下载的)。

教师站在地图前,类似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员式的激情导入:

在浩瀚的太平洋西部,在祖国的东南方,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宝岛台湾。早在三国时代,台湾跟大陆就有了交往,元朝时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更在清廷的直接统治下。可惜近年来,台湾问题却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湾、了解台湾”。

影幕上出现第三张幻灯片。

【小组交流演讲】

1.抽签确定小组准备重点回答的1个题目。

2.各小组确定好回答的代表。

3.代表在组内演讲,征求组内同学意见。

4.组内其他同学准备补充发言。

5.其他组同学也可补充发言。

代表组内演讲结束时,出现第四张幻灯片:

走近台湾了解台湾

师:让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幻灯片上的说明性文字。

生:台湾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本岛距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金门岛离大陆仅3公里,而离日本却有上千公里。

读后,投影幕上出现第一个讨论题: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举手抢答:元朝时,台湾就是中国领土;明朝时,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时,台湾更在清廷的直接统治下,史称“浮福建”。

生补充: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后,一直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宣称他们才是中国合法政府。就是现在台湾也没有宣布独立,仍叫中华民国,只不过是陈水扁等一些台独分子想独立。

师:所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下面研讨第二个问题:

2.为什么说台湾分裂出去,将会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生回答精彩详尽:(摘要)打开世界地图,从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一直到菲律宾群岛,形成一个岛链横拦在中国的国门前,而台湾是这个岛链的关键,有人说,台湾是中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有人说,台湾是中华民族的眼睛。13亿中国人的大门岂能被别人关上?华夏的眼睛岂能被别人夺取……

师:这个问题,朱程谊同学回答得很到位,下面看第3个问题:

3.日本、美国为何不希望中国统一?

生:因为他们害怕中国强大,企图让中华民族永远受制于他们。

生补充:美日签署安保协定,意在阻止中国统一台湾,美国有遏制中国的企图,日本是台独的大本营。

穿插练笔(幻灯片):请用文学笔调描绘若台海发生战争,两岸大地上将会出现的战乱景象。

(该题为练笔,事先未告知学生)3分钟后,有人描述到:

空袭的警报频响,人们惊恐的望着天空,担心灾难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害怕自家楼房被毁,军队不断开赴前钱,许多人可能逃离家园,学生无心读书,多么怀念以前的宁静生活。

生:所以我们国家领导人说有最大的诚意争取和平统一。

师:万一真“独立”,还是要打,因为这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痛不如短痛,但老师坚信两岸人民一定有和平解决的智慧。

影幕出现第四个讨论题:

4.为促进两岸和解,大陆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邀请认同“一个中国”的台湾政治人士访问大陆,让台湾部分水果零关税登陆,大力推进两岸民间交往。

师:有人形象地说大陆现在是一手硬、一手软。软的就是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那么,硬的呢?

影幕上出现字幕,请大家先看一遍,然后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法防独,外电评论说是“硬的更硬”。

下面看第五个讨论题:

5.你认为目前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生:两岸生活水平有差异,社会制度有差异。

师:美国支持两岸和平统一吗?

生:不支持。

师:有什么依据吗?

生:美国明确表态,反对台海现状的单方面改变,内心不希望两岸和平统一。所以目前形势下,两岸很难和平统一。

师:你认为美国为何也不支持台湾独立?

生:中国已制定了《反分裂法》,美国不想因支持台湾独立,而在中美之间引发一场对于整个人类来讲,都是灾难性的战争。

师:和美国打起来,日本会帮美国吗?

生:会。

师:所以,对日本这个民族应保持应有的警惕。

师:我们光讨论外部形势了,让我们听听台湾一些民众的声音:

6.你了解台湾哪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

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内容略)。

师:除了《乡愁》,台湾学者于右任 先生还写了一首《望大陆》,现摘录部分,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生纷纷自读),现在大家齐读: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好,第七个问题,谁来回答呢?

7.你认为要使台湾人想统一,大陆政府要做好哪些工作?

生:让台湾民众认可大陆,加强两岸人民交往,加强两岸经贸往来。

师:繁荣经济,健全民主。民众认可大陆了,统一也就为期不远了!

师:请大家看最后一个讨论题:

8.你认为现在国民党执政,就会很快和大陆统一吗?

生:很快,因为两岸来往密切了。

生:不会,因不少台湾人还不认可大陆的社会制度。

生:马英九访问了美国、英国,却没有访问大陆,说明他对大陆政府有顾虑,估计不会很快统一。

生:美国反对台海现状的单方面改变,认为统一后的中国将更强大,将妨碍美国的世界霸权。美国政府的策略是维持台海不独不统的现状。

师:那你说最终会统一吗?生:会,我们民族一定会愈来愈强大!

师:因时间关系,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作业,题目叫“台海局势 未来展望。”可以和家长讨论、提高认识。

师总结:台湾问题,中国人心中的痛,和平统一,华夏儿女的梦。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个梦总萦绕在炎黄子孙的心头。下面,请同学齐诵小诗:

我有一个梦(投影在影幕上)

我有一个梦,海峡两岸同胞携手绘神州

我有一个梦,阿里山的小伙子满面春风看九州。

我有一个梦,日月潭边留个影,台北街头看个够。

我有一个梦,现代民主炎黄子孙心中求。

我有一个梦,大陆台湾一国两制竞风流!

齐诵后下课。

【设计意图】

语文实践活动课怎么上?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笔者想积累些经验,于今年五月上了一节该课型的公开课,暑假作了反思,于是有了上面的文字。这里把教学安排意图作一简介,以求同仁批评指正。

1.语文实践活动课应是积累在课外,展示于课内。故两周前,笔者就将研讨的主题告知学生,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和家长讨论等方法,搜集整理资料。实践证明,许多学生搜集了不少资料,并用笔将自己认为重点的标画出来。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阅读、感悟的过程,而这些收获有时是超越课内的。

2.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发挥具体的指导作用。有关台湾的话题、资料十分庞杂,教师若不予以具体指导,学生就会进得去、出不来,更不知如何准备。所以,两周前笔者就将研讨的八个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重点准备。两天前,又进行组内分工合作,每人重点准备四个问题,以便节省学生时间,提高效率。

3.注重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为防止语文实践活动课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的局面。笔者要求每个同学重点准备四个问题,出一张手抄报。相互交流展示,课上要记录。课后,从未来得及发言的同学中选部分优秀作品张贴上墙,以求激励全体。

4.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国民党执政,就会很快和大陆统一吗?”这一问题的设计就是要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综合判断能力,意图通过日积月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5.注重体现活动的学科性质。语文实践活动不能过分重视它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它的语文内核。为此,笔者安排了课堂练笔(想像战争发生的景象,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人生观),让学生朗读感悟《乡愁》、《望大陆》、《我有一个梦》。布置课后练笔作业(台海局势,未来展望),使得该活动训练不仅有听、说,还有读、写,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社会热点实践语文教学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引入社会热点丰富历史课堂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