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失位现象”剖析

2009-11-05 08:54张国俊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小学

张国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师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提出几种不同的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探索解决之方案。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师 失位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进了新型音乐教育观、评价体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契机。但许多新问题也在实践中凸现出来。有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因准备不足而使教学陷入无序或不当状态,这就是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的现象。

一、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现象”剖析

1.想做开放的组织者,却成了自由的“放羊”者。有些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真正意义,仅注重某些形式,并未掌握其中富有深刻含义的精神,仅将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标志,片面地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方式就不能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为了实践这一理念,以体现其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个开放教学的组织者,千方百计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于搞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穿梭于在各个学生小组间,将“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反复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怎样做就让其怎样做”作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方法,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一片毫无教学秩序的“生机勃勃”、“热闹非凡”景象。

2.想做开明的引导者,却成为单独的表演者。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过度表现自己,从上课一开始就“引吭高歌”,展示其“金嗓子”;或是夸夸其谈,施展如簧之舌;更有甚者,往往以“注重技巧”为托辞,在课堂上脱离文本,大开无轨电车,使听课者如坠五里之云。如此这般的“表演”占用了课堂大半时间,无意中使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出现了偏差,成为了一个“表演者”。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这样的课堂越来越多,这样“高明”的做秀也愈演愈烈。另外,加上媒体的运用,有些小学音乐教师纯粹为展示制作的高超技艺,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却难免心中空空。

3.想做问题的引导者,却成无止尽的发问者。将课堂提问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手段和方法,这无可非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而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而有些教师课前不作充分准备,随心所欲地提问,甚至整堂课都在提问,出现“满堂问”现象,使学生紧张应付问题,无暇思考,而有些问题或过于简单并欠科学,或有些问题不着边际,离题万里。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在暗示或引导学生按照其预设好的答案回答,稍有不符便公布所谓“正确答案”,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表面上看课堂上似乎生动活泼、活力四射,学生都在自主学习,实际上则是教师又在极力灌输教育,而学生只有消极接受的权力,这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相去甚远。

二、对小学音乐教师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对策

1.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放羊式”的教育方法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上相当流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步,但片面或者极端的“放羊式”教学也会导致不当的后果,使学生课堂上无组织、无纪律,思维上处于无序状态,从而使得表面上课堂热闹无比,学生们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实际上却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教育缺乏有效的主导者和监督者,使得课堂教学中只存在模糊的自主概念,没有主心骨,学生哄成一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好学生利用自主的机会学到更多,后进生则可能利用课堂的自由性,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所以,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设立一个标准,既要有学习标准,也要有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老师的最低标准,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在这个标准下进行。

2.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把握教师的身份,遵循教师的天职,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切实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有所得。可以利用恰当的表演来给学生做示范,利用课余时间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出色的表演让学生欣赏或效仿本意是好的,但需要结合实际的课程,恰当运用、引导,启迪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学到课堂知识,掌握有益的音乐知识,得到更多的启发。

3.在课前提问,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其中,“自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好学生当然勤奋好学,自主学习能力强。然而,要激发普通甚至后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并非易事了。课堂中的发问可以让学生不断学习,但这是被动的,甚至是强迫的。无目的性的发问不一定能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要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结合课本学到知识,可以采用一种在课前提问的方式,在开始上课前或者要讲重要段落前,对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要点提出一个或多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并在学习结束时解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课本知识中的理论要点,帮助他们学有所,学有所益。这样,带着求知欲的学生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吸纳更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2]曾菲莹.新课程下音乐教学的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小学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之我见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