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9-11-05 09:54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0期
关键词:国度定价苏联

新书推荐

《正义的公平》

陈少峰

人民出版社

定价:45元

正义不仅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且也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如果忽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正义制度的建设就将成为空中楼阁。

《中国时代:1900-2000(上下卷)》

师永刚邹明主编

作家出版社

定价:77元

这是一种散片武的以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研究方式推论中国百年记录——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如何面对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等的历史时间等等。

《新闻人的江湖》

章敬平

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价:35元

这是一个记者的新闻史,一个过渡时代的新闻史。这里面有记者的出路,新闻的唐突,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及媒体与时代的合谋,新闻与江湖的拼斗。

《晚清尽头是民国》

思公

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28元

民族英雄林则徐轻率禁烟,中兴名臣李鸿章忍辱负重,状元宰相翁同和清谈误国……时代大变局下,熟悉的人物显得陌生,陌生的人物变得生动。

《华尔街传奇》

[美]希尔·穆迪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定价:26元

从1644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尔街从最初的一处牲口围栏,演变成了世界金融_心脏。其间的故事,再现了历史神奇的现场。

一个失败国度的病理报告

苏琦

苏联解体迄今已有18个年头,在“苏联失败发生学”的总命题下,人们因立场和视角,以及心目中对应的当下议题的不同,作出了纷纭复杂的解释。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大致归类。

首先是局内人和学术界的分野。这里的局内或局外不是指以苏联为坐标的国内与国外,而是用来区分事件亲历者和学术研究人员。前者主要以回忆录的形态呈现,以前苏联和西方政要为主要阐述者,其中有人为“错失的改革”而耿耿于怀,有人为没能更好地抵御国内外“阴谋分子”的进攻而痛心疾首,有人为“搞垮”了一个“邪恶帝国”而沾沾自喜,有人则为没能让一个曾经的国家共同体“软着陆”而深感遗憾。读他们的作品有如亲历历史现场,让人对苏联的崩溃更好地感同身受,虽然其中强辩和误导比比皆是。

相对于局内人的不能“忘情”,学术中人的诠释和解读自然更为客观与超然,但由于过分囿于西方学术界固有的话语框架,比如市场VS计划,民主VS集权等等,导致分析过程不免有过强的预设感,给人的感觉是尸检报告早已准备好,就等死亡通知书下达了。

如果说局内人的阐释过于“煽情”,西方学界的剖画过于冷峻的话,来自“尊重苏联人民自己选择”的纯粹第三方的中国解读,本应该拥有客观的地位。然而在中国的初期解读中,出于某种不便言明的“影响焦虑”,中国同行们的解读反而显得更为激越,充满了另一种强烈的“局内”感。有的主打意识形态牌,认为苏联的“失败”是偏离了“正确的意识形态”造成的。这一论断或多或少地延续了历史上两次对苏联的“失败宣判书”调子——对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和列宁两把刀子”和勃列日涅夫“社会帝国主义”的批判——充斥着规避“前车之鉴”的急迫感和警惕性。有的则选取了去意识形态化的调子,将苏联的终结归结为经济的停滞,对群众物质利益的忽视,改革次序、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不当等客观原因。因此,苏联的失败是发展的失败,言下之意,只要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对前途充满信心。

时至今日,随着大国崛起之势日趋明朗,“中国模式”呼之欲出,中国的学人也大致从“影响焦虑”中解脱出来,能够真正以相对超然的态度来写出关于苏联失败的病理分析。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所主编的《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是此类分析中的佼佼者。该书以较为新颖的专题史架构串连起那些苏联历史的关键节点,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个切片似的显微报告,堪称“国家生态学”的范本。

有别于将解读的天平过分倾斜于苏联的最后10年,或停滞的70年代、大清洗、古拉格群岛等孤例的个案的路数,《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从“国家成长”的角度研读苏联的诞生、异形、突进、蜕化和崩溃,从而将其“失败”的病根大大前移。

苏联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把人和社会当作试验品的哲学的失败,苏联的经验自始至终都表明,作为有机体的社会,其走向是永远不能被设计的。苏联作为“国家”从一开始就是机会主义的产物,是被强加于社会之上的,其后的生长则是一系列应急反应的延伸,它注定永远无法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国度,一个国家、社会与人能够和谐相处的国度。相反,作为一系列扭曲的结果,苏联成长为一个病态的国度,一个有着太多秘密的国度,也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度。

猜你喜欢
国度定价苏联
神秘国度的传说
武装保护苏联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环保国度
粉钻·情缘
雾在做迷藏
梦幻国度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