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需要理智地看到,仅仅采用这样一种制度来约束和督促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很难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触动和共鸣,真正发挥深层影响作用的是借助阳光体育运动的契机,在中小学校塑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行动。简言之,就是阳光体育与校园文化和谐共建,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端正体育态度,形成体育习惯。
一、校园体育文化
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教育功能。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意志品质培养、在公共道德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第二,陶冶情操功能。体育文化在中小学校中的作用发挥是通过形成体育文化氛围来进行的。这种氛围又体现为校园体育文化在无意识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和影响,使学生们接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情操的陶冶。第三,心理调节功能。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在体育活动中调节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第四,艺术美育功能。体育本身是美的体现,体育比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胜负和比分,而是通过运动来展示和欣赏美。校园体育文化中同样具有艺术美育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运动场上的健康美,也可以体现在校园内体育雕塑的宁静美,或者是体育场地设施形成的结构美,它融入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中,充实和美化了人们的精神境界。第五,规范凝聚功能。校园体育中的规范教育非常明显,通过体育规则的学习运用和领悟贯彻,在共同的体育活动中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第六,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成长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中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社会角色的机会,感受承担社会责任的体验。
校园体育文化从构成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涵盖了广义的体育文化概念。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我们所使用的场地器材是体育物质文化的承载者;长期形成的体育教学规范、体育工作制度、体育比赛和活动计划等,是体育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体育精神文化则着重体现在学生是否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体育态度等等。这些体育文化的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们所努力营造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在体育精神文化中,体育价值观是促使一个人从事体育活动源动力,是一个人体育意识的核心。学校体育环境、体育教育的影响是决定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之际,通过外在的活动影响学生内在的精神,通过塑造内在的精神促进外在的行动,无疑成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中小学阳光体育的开展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在阳光体育的开展中,我们不能仅拘泥于形式上的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形成一种能够从学生内心世界里对体育活动的真正需求。这种需求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是学生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根本所在。
阳光体育的全面推广,恰好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时机,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要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活动时间的延长为体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阳光体育的开展也许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和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阳光体育在实质上对校园体育文化、特别是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邢台市238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证实这一推断。
三、校园体育文化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化与促进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在有形或无形之中对中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尊造型优美的体育雕塑、一幅动感十足的体育图片、一场激烈竞争的体育比赛、一群身体强健的体育爱好者,诸如此类校园中的运动元素无时无刻地不在对每一位中小学生产生着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吸引,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浓厚的氛围,这种氛围不需要制度的约束,不需要专人的引导,而能够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体育活动。这与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70.2%的中小学生在看到激烈的体育比赛或精彩的体育镜头时会“产生运动的冲动”;有77.4%的同学认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体育价值观”。由此,可以推断,校园体育文化对阳光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内化和促进作用。
四、阳光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共建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阳光体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与前些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一有利的契机下,通过全面推进阳光体育的开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同时反作用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达到和谐共建的目的。
1加强中小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有形的视觉影响
加大体育投入,加强体育器材场地的硬件建设,在现有的条件上力求改善,这不但有利于阳光体育活动,同时也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大体育有形展示的设计与布局,利用板报、展览、雕塑等形式对学生产生多角度的体育美学影响,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
2借力阳光体育活动,完善中小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节”和常规竞赛活动,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加强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监管,创造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与阳光体育活动和谐共建的有利环境
作为中小学的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加强监督工作,为中小学的体育工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一线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和谐共建。
4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长效作用和内驱力效用,把阳光体育活动进行到棱外
阳光体育活动的作用仅限于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利用内驱力的效用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并通过长效作用使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校园内,更多的是在体育价值观的作用下在校外的时间自发地加强锻炼,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对于阳光体育而言无疑将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极大飞跃,更是我们学校体育所期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