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平瑞方
深度解读一:
孤独的求索者
素材展示
对镜
哈代
当我照我的镜
见我形容憔悴
我说
但愿上天让我的心
也像这样凋萎
那时
人心对我变冷
我再也不忧戚
我将能
孤独而平静
等待永久的安息
可叹
时间偷走一半
却让一半留存
被时间摇撼的
黄昏之躯中
搏动着
正午的心
运用方向
宽容孤独平静追求
拓展延伸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些古圣贤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种对于孤独的坚守。
对于这种孤独,没有一个人比司马迁的理解更加深刻,他把历史上诸多人物的穷困与孤独,都当成是一个大事件:“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人,正是在世俗所不能理解的孤独的平静中,创造出了伟大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司马迁自身也是如此。在汉武帝时代的汉朝和匈奴的绵延战争中,李陵以5000步兵抗击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无疑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李陵以绝对的劣势,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人,最后不幸被俘。而就在此事后,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说话,皇帝用最残酷的刑罚来处罚他。对司马迁来说,这比杀了他还痛苦。
《报任安书》是一封极其惨痛的书信,司马迁想到了许多,想到了很多前人所处的艰难困苦中的情形,从周文王,到屈原、孔子,这一个个人,他们依靠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世界上的不公平和屈辱,而现在,司马迁也和他们一样,在孤独中慢慢忍耐和等待着,他发愤著书,最终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时候,他终于可以骄傲地站立在世人的面前。朝那些曾经耻笑他苟且偷生的人说:千百年后,你们都是一堆化石,而我司马迁将超越千古,顶天立地,与《史记》一同不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言。而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屈前行。
深度解读二
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你神圣的罪恶是怀有仁心,
你要以你的教训
减轻人间的不幸,
并且振奋起人自立的精神;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但你那抗拒强暴的毅力,
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
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
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
——拜伦《普罗米修斯》
运用方向
真理强权坚强勇敢敬畏奉献
拓展延伸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里,他和雅典娜女神一道创造了人类。他教给了人类许多有意义的知识,人类在他的指导下,观察日月星辰,建造房屋,开垦土地。建造帆船。开采矿藏。普罗米修斯还告诉人类制造各种各样的药物,利用油和酒来治疗疾病和伤口以及预言未来和释梦,并根据鸟儿的飞行和动物的内脏来占卜。总之,凡是对人类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他们。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
但是最高天神宙斯对此不满。他需要人们来敬畏他,而不是人们的幸福和自由。普罗米修斯充当了人类的辩护者。人类缺少迈向文明的最后一种武器——火,宙斯拒绝将火送给人类,普罗米修斯便用计策,在太阳神阿波罗太阳车经过的地方,用茴香枝偷到了火焰,带回了人类的家。
人类燃起了熊熊的大火,照耀了野蛮和荒凉,天上的神祗为之惶恐不安。
宙斯愤怒了,他吩咐火神将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普罗米修斯却不曾屈服。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歌颂了一位同样值得尊敬的神,他就是刑天,《山海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但他和普罗米修斯不同,他所做的只是为争夺权力的争斗。
深度解读三
隐士的风格
●素材展示
“大泽高踪不可寻,古碑祠木自阴阴。长江万里元无尽,白日千年此一临。我已醉中巾屡岸,谁能梦里足长禁?一加帝腹浑闲事,何用旁人说到今!”
——徐渭
运用方向
隐士淡泊富贵垂钓
拓展延伸
严光,字子陵。柳亚子给毛泽东写信发牢骚,说自己耍到富春江垂钓,这说的就是严子陵的典故。而毛泽东则回应说,昆明湖虽然水浅,可是“观鱼犹胜富春江”。
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隐士之一,他的名气甚至不在陶渊明之下。中国的文人,非官即隐。而严光正是隐士的代表人物。
假如严光做官。他应该是有很好的机会的,他是光武帝的老同学,光武帝平定天下后,很想念他,就派人到处找他,可严光早跑到富春江钓鱼去了。姜尚垂钓于渭水,周文王也跑来请他,李白说他:“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姜尚钓的不是鱼,而是官。据说姜子牙用的是直钩,当然掉不着鱼,这位严光先生也一样奇怪,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钓鱼就钓鱼吧,偏偏穿着羊裘钓鱼,当地的人觉得这个人好古怪啊,就往上报,光武帝一听,这肯定是我的老同学,于是就派人去请,请了三次才把他叫到洛阳。他们的谈论是很奇特的,光武帝几番邀请,严光却一律拒绝。最后光武帝说:“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光武帝和他在一张床上睡觉,他还是以前的坏睡相。把脚搭到了光武帝肚皮上。呆了几天。他还是跑回了富春江,当地至今还有个钓台,据说就是他的。
或许,严子陵本无意于人间有严子陵“这样的虚名”。“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平生误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人间。”(宋·戴复古《钓台》)如果没有与刘秀的特殊关系,严子陵的隐居也只是一件平常事,钓台也是平常的钓台。然而在读书人的心里。他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抵制了最具诱惑力的功名利禄,保存了自己的完整人格和独立意志,真是了不起。北宋的时候,那个“老范小子”闲着没事,在《严先生祠堂记》一文中夸他“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
个进京考取功名的人路过他的祠堂,自惭形秽,题了首诗,“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他连歇息都不敢,连夜就过去了。
深度解读四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素材展示
石猿端坐上面道:“对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西游记》
运用方向
自由成长反抗个性
拓展延伸
黑格尔有句很有名的话,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普通人的理解是,只有认识生活,才能自由生活。
生活是个难题,人生来总是叛逆。难题是因为人生在社会中,有无穷无尽的关系,有无休无止的烦恼;叛逆是因为人生本性是自然的,对社会关系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小的时候是对父母、老师的叛逆。长大了是对领导、长者和权威的叛逆。人在不停地长大,越来越融入社会。也越来越成熟了,说成熟,其实就等于说你本身就是社会了,那种叛逆便渐渐消退于内心深处,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爆发出来。那时候,你看到别人叛逆时才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是同情。是觉得好笑,是相信迟早有一天他会和你一样,有时还会有一种叹息。
说起自由,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比孙悟空的童年更自由了。他具备了很多自由的条件:第一,他无父无母,自然也没有亲戚,他没有师父,自然也没有师兄师弟之类的人物。那就不必要接受伦理关系的束缚。第二,他没有社会地位,可以说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第三,他没有什么欲望野心。每天只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这样,他过着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的自由生活。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丧失这种生活的第一步是社会地位的改变,随着他往水帘洞里的一跃,他转身一变成了猴王。做为猴王,他当然有很大的权力,权力是自由,同时也是不自由,权力让人做很多事情,同时让人做不了很多事情,他把名字中的石去掉改成美字,虽然很简单,却是脱离自然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在社会里活动必须首先有个大家认可的身份,名字是最基本的,接着,猴群中分派了君臣佐使,每个人都受身份的限制,猴王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就有了第一种不自由。
人们说“当了皇帝想长生”,猴王也产生了这种欲望。长生的欲望让他烦恼丛生,这是第二种不自由。接着,他便想“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由此开始到处访问名师,接着就有了第三种不自由,他有了师父,开始接受人伦的束缚。
一直到这个时候,猴王还是很淳朴的,不过他的欲望进一步上升。武功高了,需要的兵器也不一样。对盔甲的要求也提高了,而且,武功高了,他开始讲面子,开始争强好胜,这为他招来了无穷祸患。从地上到天宫,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再到与玉皇大帝争夺天宫。孙悟空的野心在一步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他和如来的对话,已经知道他所反对的只是玉皇大帝个人。他不过想取而代之,而对那种社会秩序,他是认可的。他在天宫期间,“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这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这个关系网他自身是无法反抗的。而且在日后,他的成功还离不开这种关系。
接着,他有了一个终身师父。还有了两个师弟,这样,他最终受了人伦关系的束缚。在这一方面,他跟别人不同,别人先有家而后有社会,他是先有社会后有家。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一样的。人伦意味着道德和责任。他就在这种道德和责任下进一步丧失了自由。一个师父,常常责罚他,念紧箍咒,可他两次离队最终还是放不下师父而归队;一个八戒常常跟他勾心斗角,结果互有胜负,家庭之间的那些故事如争风吃醋也在取经路上上演着。这就叫家庭的不自由。我们看巴金的《家》中,他极力反对的家庭束缚,现在看来也就两样,一是老太爷的专制,二是家庭成员的勾心斗角。孙大圣也都尝过了。
到了西游记后期时,大圣到处托关系、走后门,玩的就是社会关系。而他自己也卖个人情,甚至懂得了给玉皇大帝送礼。可谓越来越世故了。他把欲望控制在社会容忍的范围内。大闹天宫的故事已成往事,他开始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取经人的地位上,而且还是唐僧的配角。这很不容易,我们刚入社会,总是怀有非常抱负,不甘居于人下。等到甘心做配角时,才叫控制自己了。他不再向往做什么齐天大圣,而是为成为斗战胜佛而努力,叛逆的性格表现得也越来越少了。
这样,齐天大圣终于成了正果——斗战胜佛。一个斗战胜佛已经是社会,他开始维护这个社会,而不是反对这个社会。到了宝莲灯的时代,他可就老实多了。对我们而言,可能觉得前期的孙悟空更可爱,可这个社会接受的还是后期的孙悟空。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