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更要“不逾矩”

2009-11-02 10:03萧惑之
中关村 2009年4期
关键词:耳顺泰斗论语

萧惑之

李零教授研读《论语》后,有“雷语”传世,“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教授对《论语》不以为然,“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对《论语》的兴衰,更有独到的见解,“近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既跟政治斗争有关,也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民族心理问题,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这让人想起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前言中的一句话,“黑格尔曾嘲笑孔子的《论语》不过是‘处世格言而已,表面看来也像……要注意的是,如何使它区别于当前颇为荒唐、混乱、庸俗的国粹主义和所谓的‘国学热。”这又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70多年前讲过的话,“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沧海桑田,不管怎么“翻烧饼”,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毕竟是一位影响极大的人物,他有一句语录——“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谓家喻户晓。台湾学者傅佩荣教授在《解读论语》中认为,“七十:这是天人合德的体验。不过,由此可知‘从心所欲很难‘不逾矩,因此不能以为心是本善的。”孔子虽以“丧家犬”自喻,纵观孔老先生的一生,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为官从政,“道德文章”却是言行一致的,先生的人格魅力实证了他的“处世格言”,堪为后人师表。窃以为,先生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告诉我们——“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都不超出规矩”。

前些时日,报端和网上不断传来揭示饱读经书、满嘴“道德文章”的“老人”们令人不屑的“逾矩”行为。

一则是“李辉质疑文怀沙”。近年来,文先生不顾“老之已至”,频繁亮相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离奇。“百岁老人”的称谓被质疑,有“更改出生日”之嫌;“化腐朽为神奇”,“诈骗、流氓罪”演绎为写“藏头诗”的“反江青”英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桂冠似乎张冠李戴。其实,这三条质疑,前两点不难弄清楚,有案可查,“相信眼睛比相信耳朵可靠”;至于“大师”“泰斗”的桂冠,任人评说就是了。总而言之,看了“文百岁”及其亲朋好友的答复文字,似有“问非所答”的意味;虽然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但总感到“文百岁”有“逾矩”的嫌疑。

再则是“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士‘抄袭剽窃”。近年来,“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已经够让人痛苦,殊不料这起“官司”的被告刘兴土先生和原告黄锡畴等六位先生都是“不逾矩”年龄的老学者、老教授、老专家。这些“老精英”们,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时光”,却要烦心地“打笔墨官司”,甚至“对簿公堂”,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尽管73岁的刘兴土先生在“百忙中”回应了相关的问题,却也多有推卸之嫌。

至于一些“高官”、“高管”在“耳顺”之后即将到了“不逾矩”的寿数,却“从心所欲”过了头,“公款装错了口袋”,“晚间睡错了床”……亦不乏其例。最不能容忍者,“人老不知谢事”,耐不住寂寞,对继任者一百个不放心,染疾“九斤老太”的心态,批点非议;更有拉帮结派的行为,选接班人安插亲信,实为寻觅代言者或设立“防火墙”,这已经是“非组织行为”了,是我们党的规矩所绝对不能够容许的。

“从心所欲”容易,“不逾矩”则很难。特别是饱读经书的“学者”和满腹经纶的“高官”们,都还有一个“不逾矩”的“晚节”问题。

猜你喜欢
耳顺泰斗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茶食泰斗老婆饼
“三绝”儒医,百岁泰斗——记百岁中医泰斗李克光
如何读懂《论语》?
何谓耳顺?
耳顺与随喜
再闻费翔先生演唱“故乡的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兵学泰斗”——蒋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