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玲
1 前言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立体感较差,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感觉很吃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将圆柱体侧面逐渐打开的动画课件辅助教学(课件播放效果如图1所示),顺利地突破该教学难点。笔者现将该课件的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打开Flash软件,新建一个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680 px×520 px;背景色为#999900。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制作图形元件。
2 元件的制作
制作一个名为“蓝色柱体”图形元件。使用“椭圆工具”“矩形工具”,使用“线性”填充,绘制如图2左所示的蓝色圆柱。在“库”面板中,直接复制“蓝色柱体”图形元件,改名为“黑色柱体”,双击刚刚复制的元件对其进行修改,删除下底,将侧面填充色改为黑色(图2右)。
3 场景的制作
场景共使用10个图层,用了80帧,在第1、80帧添加“stop();”代码,对每个图层进行重命名,下面自下而上详细介绍在每个图层的上的操作。
1)在“背景”层第1帧绘制黑白渐变色的平行四边形,代表水平面。
2)在“蓝方”层的第35帧绘制一个蓝色的平行四边形,代表圆柱体展开的侧面。
3)在“蒙板1”层的第35帧复制“蓝方”层的平行四边形,改填充色为绿色,在时间轴的该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在第64、65帧插入关键帧,将第35帧的绿色四边形拖到蓝色四边形的右侧;在“蒙板1”层单击鼠标右键,选择“遮罩层”命令,形成蓝色四边形从右向左逐渐展开的动画。
4)单击“圆柱体”层的第1帧,将“库”中的“蓝色柱体”元件拖放到“舞台”的偏右位置,在第10、35、64、65帧插入关键帧,将第1帧的图形旋转一定角度使其直立于“水平面”的右上角;将第64帧的图形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使其位于蓝色四边形的最左方;将第65帧的图形删除,在该帧绘制2个等大的蓝色圆形,表示圆柱体展开后的2个底;在第1~10帧、35~64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
5)分别在“黑柱体”“蒙板2”层的第35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单击第35帧,将“库”中的“黑色柱体”元件拖放到“舞台”,使之与“蓝色柱体”重合;在第64帧插入关键帧,选中该帧的图形,向左水平移动,仍与“蓝色柱体”重合;在第35~64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
6)在“蒙板2”层的第35帧绘制一个大小略大于“黑色柱体”的黄色四边形,将其置于“黑色柱体”的右侧;在时间轴的该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在第64帧插入关键帧,选中该帧的黄色四边形,将其拖放到“黑色柱体”上方,将其完全盖住。
7)在“红线”层的第1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用“直线工具”绘制一条与“蓝色柱体”平行的红线;在时间轴的该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红线的注册点调整到顶端,在第25、35帧插入关键帧;将第10帧的红线缩短至一个点。
8)在“文字动画”层的第65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在舞台的下方用“文本工具”输入推导公式的文字;在时间轴的该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在第80帧插入关键帧;将第65帧的文字拖放到舞台外部,使其出现文字飞入的动画效果。
9)在“文字”层添加标题文字和标注文字;在“按钮”层从“公用库”中拖出2个圆形按钮,分别为其添加标注文字“播放”“退出”;分别为其添加控制“播放”“退出”的动作脚本命令。
到此为止,课件制作完毕,保存文件。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东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