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勇
一、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非理性跟进集团客户
部分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存在认识误区,对其经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关联交易风险认识不足,把集团客户简单等同于优质客户。同时,受“羊群效应”影响,商业银行为争抢大集团客户资源,争相向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贷款条件,导致部分集团性客户恶意逃避银行监督。更有甚者,对企业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致使信贷监督处于真空状态。
(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粗放
目前,房地产贷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业银行对该行业贷款风险认识不足。近期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房地产市场部分指标的好转,掩盖了房地产行业的潜在风险,商业银行未能准确把握房地产贷款供求、成本和风险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低风险业务品种发展,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过度授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管理粗放,将房地产业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优质资产业务,通过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加大考核激励等手段鼓励基层行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基层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控制,贷前调查不充分、贷时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尽职,甚至出现了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的现象,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
(三)消费信贷发放缺乏科学规划
第一,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拓展上缺乏科学规划,实行粗放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基层行下达硬性指标,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陷入同质恶性竞争的怪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基层行在具体放贷过程中盲目营销,违规操作,放松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调查,甚至通过提供虚假客户信息、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为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导致风险积聚。第二,在银行网点、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对个人消费贷款的贷后监督检查往往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上升。
二、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集团性关联企业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要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构建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集团客户信息进行追踪、收集,确保授信额度控制、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有效性,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内部架构、资金运作模式、内部关联交易、关联企业互保、对外投资扩张、主营业务前景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因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而引发集中性授信风险。二是要强化授信后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产能过剩行业集团客户、关联客户的授信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授信条件,跟踪贷款资金流向,动态反映客户授信后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抵质押等担保代偿能力变动情况,必要时果断采取措施,调整授信方案,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二)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动向,审慎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经营策略和发展目标。二是严格房地产贷款项目合法、合规调查和审查,防范政策性风险。三是严格房地产贷款客户准入条件,优化客户结构,重点选择销售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四是强化贷后管理,对房地产项目贷款应采取封闭性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管。五是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当前要重点把握个人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以及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落实首付款比例政策,前移房贷风险关口,有效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
(三)建立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全面监控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应在人民银行开发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本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计量系统,依据历史数据建立包括个人职业情况、家庭情况等内容的个人消费信贷评分系统,通过定量方法精确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状况,以加强风险控制。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贷后信息跟踪管理体系,加强与个人消费贷款者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其经济、财务信息。三是商业银行要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客户经理队伍。
(责任编辑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