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

2009-10-28 07:01王鲁宁贾爱华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贷款人存款条例

王鲁宁 贾爱华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缺陷

首先,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呈现出分散性和原则性的特点。尽管现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的接管、解散、撤销、破产都有规定,但规定过于粗略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比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涉及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条款仅有第38条、39条和第40条;而专门规定撤销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也只有38条。再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接管的条件是“己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而如何判断却并无具体明确的标准。可见,关于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接管、解散、撤销、破产等方式,在定义、程序、条件和各方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缺乏能够明确指导实践的法律规定。而对于商业银行之间并购等主动型市场退出方式,我国现行立法尚没有规定,这不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即将退出市场的商业银行的存款人利益,也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依据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开展战略性重组。

其次,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呈现出混业性的特点。例如《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不是针对某一类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而是同时针对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多种类金融机构。很明显,这与我国目前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现状不符。

再次,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呈现出低层次的特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层次仍然很低,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来明确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方式、步骤、法律责任等内容,涉及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相关规定常常散见于不同部门、不同效力等级的法规或部门规章中。而且,各种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之处,使相关主体在具体适用时感到无所适从。

最后,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立法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由于银行危机极具扩散性和破坏性,所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我国当前尚没有建立正式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也有待完善。

二、完善建议

(一)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法律体系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法律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已出台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和正在起草中的《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着手制定《金融机构接管条例》、《金融机构并购条例》和《金融机构解散条例》,使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理问题银行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第二步,适时地制定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单行法规,如《商业银行撤销条例》、《商业银行破产条例》等;然后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再将这些单行条例进行整合,使其更加系统和完善,如制定《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条例》,从市场退出的方式、方法、程序等方面予以规范,并对市场退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债务的清偿顺序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

第三步,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的法规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如制定《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法》,使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最终能够在法律上得到确认。

(二)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配套机制

1. 构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应及时制定《存款保险法》,对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投保方式、投保机构的范围、保险标的、保险基金的筹集、保险费率核定、存款保险限额、保险金给付等内容进行设计和规范,以立法的形式构建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2. 完善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是中央银行保护性监管措施中的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面临危机时进行紧急融资,帮助商业银行摆脱困境。目前,对该制度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央行的一些部门规章中。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立法中应进一步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对央行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决策过程作严格规定,同时应明确最后贷款人援助不能作为商业银行的长期资本加以使用。

(责任编辑 代金奎)

猜你喜欢
贷款人存款条例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社会保险条例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裸贷”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美国最后贷款人: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