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哲夫
他们曾在城市的尽头,远离都市的繁华,只有在睡梦中霓虹闪烁;他们曾在城市的尽头,头顶破旧的帐篷,身裹地铺上的稻草。我要说的,是这样一群人,不过他们如今深入城市中。
他们的确是农民工子弟,或是农民工二代,可如今,无论怎么叫这个曾经令他们低眉的称呼,他们自己都引“农”为傲。不是吗?今非昔比,他们已经被政府正名——城市的新主人,被城市接纳——我们的新同学。除此之外,他们身后还有那一片令城市人魂牵梦绕的广阔天地——农村。
如今,他们不再梦想着灯红酒绿,倒是时常会被那充满泥土气乳名的唤声和田间如鼓般的蛙声叫醒……
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随着岁月的流转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流淌的溪水畔,他们嬉戏过,憧憬过;在山野的清风中,他们雀跃过,呼喊过。有一天,水从山涧流进大河,风从田野拂过城市,他们也随着务工大军中的父母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儿时的希望,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转眼间,在他们父辈手中,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立交桥纵横交错。于是,父辈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城市的建设者,得到了应有的待遇——告别帐篷,搬进了城市公寓……他们享受着与城市人完全一样的一切。
从此,他们也顺理成章地过起了城里孩子的生活:背起书包,免费走入城市公立学校,享受读书、竞赛、升学同样的机会;看惯了车水马龙的马路,认识了“宝马”、“奔驰”、“皇冠”;手握鼠标,纵横世界,再不屑去数那些无聊的车道和楼层……现代文明已深入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他们就这样融入城市的生活,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背景,忽略了自己是农村人,省略了城市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再也看不到异样的眼光,再也看不到紧缩的眉头,他们重拾了自信,找回了童年的快乐。
放学回家,他们踏进宽敞的房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待着父母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午夜醒来,城市中阑珊的灯火就像家乡的繁星那么璀璨;晨起上学,默念今天定要在“幸福像花儿一样”的主题班会课上一展歌喉……
他们不再为学费而苦恼,人们不再为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而侧目,因为已经有好多目光在关注着他们,他们正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太阳东升,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整个城市,也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
学校: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导师:刘文全
点评:“他们”的确值得关注。本文立足社会现实,写了农民工如何改造城市、农民工子弟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以及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者不乏真情实感,写出了身为农民工子弟的自豪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本文立意深刻,对农民工境况的今昔对比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字里行间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