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虫

2009-10-28 07:01罗伯特·库鲁斯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闪光点教室大学

罗伯特·库鲁斯

到了大学,学生们上课打瞌睡的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在小学和中学,上课睡觉只是偶然事件,学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但到了大学,瞌睡成了他们的密友,很少有人能抗拒它的魅力。如果你不相信,请来听听大学课堂上打呼噜的声音。

我在大学里教科普课有20年了。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我的讲课已经千锤百炼,讲得恰到好处了。它们生动有力,充满了吸引大学生眼球的闪光点。

介绍动物学时,我在讲台上解剖鲨鱼;讨论地壳变迁时,我播放熔岩喷发的录像;讲解化学反应时,我的试管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但学生们还是能睡着。

当然。不是全班集体瞌睡,但有几个就足够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在我的解剖刀下,他们都能安然入梦,那么在“相对认知学”、“成就或然率”这样的课上,他们又会怎样呢?

一次,又有一名学生在我的课上睡着了。以前,我总是对沉睡的“狮子”视而不见。但这个女生竟然把毛衣铺在课桌上,给自己做了个舒服的“小窝”,然后大模大样地打起瞌睡来。而我那天讲的是美洲食人鱼——这还不够刺激!

我突然想到要给她一个教训。怎么办?我拿起备课笔记,对处在清醒状态的其他20个学生小声说:“拿上你们的书包跟我来。请尽量不要发出声响。”

然后,我带着他们离开教室,来到大楼另一头的空教室,重新摆好仪器,继续讲课。

15分钟以后,瞌睡女生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新教室。从那以后,她每堂课都端正地坐在第一排,再也没有睡过觉。我的目的达到了。

(选自《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闪光点教室大学
“313”教室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