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创新

2009-10-28 04:19王新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解决问题新课程

王新乐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历史课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把它归纳为“一线四式”。

1“一线”:指以问题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由于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以问题为主线去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合作与分享,其效果必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中“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内容时,抓住“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在我的适度点拨下,学生通过分析和争论,明确了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解决台湾问题等都意义深远。

2“四式”: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模式,可分为悬念式、探究式、发散式、渗透式等。

第一,悬念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有悬念的疑难问题,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去引导学生在教师适度点拨下追根溯源,解决“悬念”。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使他们在好奇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结局”时,提出讨论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呢?他可以不让位吗?然后引导学生去探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形势及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由此,让学生去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二,探究式。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性问题,通过学生思考、探讨、交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的失败”时,让学生探究“大规模的内讧对太平天国的具体影响”。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空想性与落后性。通过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得失和功过,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认识到农民必须在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正确发挥自身力量,推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发散式。它是指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层次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之相关且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时,由“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例子,引申到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发散到强化立法工作和普法工作、健全民主法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等问题,让学生系统地全面理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引导他们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第四,渗透式。它是指教师从不同学科的交汇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去设置渗透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时,通过讲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形成了当今“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渗透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苏联的解体是否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面对这一局势?通过教师适度点拨,学生充分明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优越。其教训告诉我们,我国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宗旨,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加深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启发他们树立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新课程教学创新是一项伟大工程,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说、多问、多参与、多交流、多合作,就一声能找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解决问题新课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