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这也是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渗透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明白历史思考的基本环节,从而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学生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接受思想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只要应用科学的理论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够提高。那么,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应该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渗透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明白历史思考的基本环节:“历史是什么”—“历史为什么发生”—“历史发生了会怎么样”。在教学中不断反复,周而复始,从而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能力。
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误区
1.抛开课本,一味追求高、深、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准确的历史基础知识,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况且,历史教材本身也包含一些隐性知识,要挖掘出这些知识,只有完全熟悉了教材,才能悟出其中真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仅不能冷落课本,而且对课本一要读懂,二要读精,三要读深。
2.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大误区。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信心、人际关系,等等,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苦役。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此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3.把学生变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有些教师上新课让学生单向静听,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种做法把学生视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上课时,对教材中一些难点,大胆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博采众议,达成共识。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对权威、对教师、对答案、对题目质疑。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潜在能力,达到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
1.巧设疑难。“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 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还有一位高二历史老师在讲辽沈战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时东北国民党的军队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城及其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首先要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是学生很希望知道而教材中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2. 教会学生“整理历史”。学生有了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可以对历史知识形成较准确的再认再现。但是,要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还必须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历史过程感”训练法。所谓“历史过程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历史过程感”训练法,首先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其次是在复习课上打破教材知识体系,让学生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如整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这种训练法的优势是容易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历史”。
3.理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思维。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个过程是重要的,但这不应是简单的背诵,而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模模糊糊一大片知识点,归纳成清清楚楚的一条线。我在教学一些重大历史重件时,经常让学生整理成历史线索表,我认为这既有利于把知识系统化,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节为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按照历史事件发展顺序整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线索表。下面是其中一种:金田起义1851.1 ——定都天京1853.3 ——北伐、西征(1853——1855) —— 军事全盛1856 —— 天京变乱1856.9——石达开出走1857.10—— 太平天国防御战 ——江南、江北大营重建及打破—— 天京保卫战——天京失陷 1864。该线索表有助于把历史过程具体化,使学生通过整理归纳,了解太平天国的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它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归纳它的意义和失败原因。这样,学习内容从课本上化为具体的线索表,从具体事件的掌握上升到理论的分析,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升华,学生动脑动手并经过多次的实践训练,分析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4.开设专题性课堂讲座和专题辩论。在日常讲课中,我会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穿插一堂专题性课堂讲座。讲授内容来自课堂,但高于也广于教材内容。一般围绕一个研究中心,而且选题宜小不宜大。例如我在讲抗日战争时,我就给大家增加了一堂“中日中美关系”的专题讲座;在讲新文化运动时,又讲了一堂“中国妇女发展史”讲座。这样使学生摆脱了中学历史教材的“一家之言”的束缚。专题辩论的关键是要选准辩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料,搜集相关的史料和论文,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以及辩论应注意的事项。辩论双方谁胜谁负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通过史学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辩论过程,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讨论“该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一问题。一般来说近代史上对李鸿章一直持否定态度,说他是卖国者,但通过辩论,大家形成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这也是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广大历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