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影
摘要 根据目前国内养殖业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绿色健康养殖”,确保动物食品的安全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畜禽产品的质量标准,实现养殖业的可待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健康养殖;动物食品;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8-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在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自从加入WTO后,开放的国际市场对畜禽产品的品质、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数量、不讲究质量的旧观念,走科学绿色养殖之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绿色”养殖在当今的市场中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三鹿奶粉事件后,国际、国内市场不但加强了对动物食品中药残的检测,而且从人类健康的需要出发,严格控制了在动物饲养中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护食品的安全性,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布《动物防疫法》、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加强畜禽屠宰检疫督查力度等。总之,养殖业生产者不仅要提高自身饲养水平,更要对其生产的动物食品安全负责,否则,其产品将被禁止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养殖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2004年禽流感的暴发、2005年猪链球菌的发生,使我国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等问题摆在了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面前。针对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出台了几项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对养殖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笔者认为科学绿色养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必须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蒙城县养殖业的现状是:养殖分散,养殖户各自为营,缺少行业领导;养殖盲目性很大,适应市场调控能力差;养殖场和居民区混杂、污染严重,对居民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使动物疾病由单一向多种疾病混合感染转化;养殖规模小,动物防疫标准不科学;养殖技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规定,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首先,养殖场之间应建立信息畅通、服务资源共享的行业协会;同时养殖场还应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生产设施,有定期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有对畜禽粪便、废水进行综合利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其次,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提供新鲜空气、天然光线和适宜的温度,要选择在非疫区或防疫条件好的地方建养殖场,使畜禽生活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环境中成长。
2 保证饲料安全
饲料中可以添加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和抗应激添加剂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但不得添加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药物添加剂。近几年国家研发推广的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低聚糖及各种酶制剂是安全的“绿色”添加剂,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在饲料的使用上,一定要避免玉米、豆粕等原料中含有霉菌毒素及农药残留。操作上,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
3 科学使用兽药
在兽药的使用上,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做到少用药或用无污染、无残留的药物。针对目前动物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于残留量较高,影响人体健康的抗菌药和病毒药,已禁止使用。目前,微生物制剂、饲用酶制剂、纯中药制剂等更能适应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果微生态制剂、酶制剂能够替代大多数的药物,那么我国的绿色、生态养殖业就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应该合理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生产优质、无残留农作物饲料,不仅可以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优质畜产品的生产。另外,畜禽品种的改良及生物医药的发展,可减少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禽产品的内在质量。
4 加强饲养管理
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以防为主,严格控制疾病的发生。妥善处理和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发展生态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 注意品种选择
畜禽品种应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良品种,畜禽品种引进时,应该符合检疫要求,无疾病、不带病原体。
总之,“绿色养殖管理”与传统养殖管理相比有其特殊伏势。它应从环境控制、饲料供给、药物使用、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达到畜产品安全优质、无药物残留、无疾病的目的。当前“绿色养殖”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的养殖场(户)从现在开始,逐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养殖观念,从而促进“绿色环保”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