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10-27 10:22崔连防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灰兔理解课文流利

崔连防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课上互帮互助,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上解决了字词障碍,我便试着让学生来朗读课文,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朗读。每个组员都来读,同时每个组员都来做评委,评价别人和自己,从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为标准,表扬那些读的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读的差的学生。

组长来做总结。这样,学生在一种更加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二、重视老师的范读,解决朗读中共性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朗读问题,老师把它汇集起来。老师再针对问题,多次进行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领会文意,而且能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同时对于学生在朗读中难以把握的个别语句反复去读,让学生模仿、体会、把握其节奏和语速。

三、朗读后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切身生活,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加强朗读的直观性

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是对一些直观画面则很容易理解,容易表达自己对画面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我采用各种课件和画面来表现课文的内容。例如我在《小马过河》一课中,自己亲手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把松鼠和老牛的经验展现出来。再让学生根据画面,表达出自己对老牛和松鼠的不同看法的理解,他们对小马会产生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想法,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作用。

五、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加强说的能力

低年级课文的内容一般都适合表演,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练习说话。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我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不仅要表现出课文中描写的动作、表情,还要有各自的对话和表白。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了交流,表演时一组比一组精彩。他们演活了勤奋的小白兔和懒惰的小灰兔。从中,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口语训练。他们在积极地思维和表达过程中产生了“精神满足感”,而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在这样的形式中获得提高。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广田小学

猜你喜欢
小灰兔理解课文流利
小灰兔造笑料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戴草帽的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流利美语脱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