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思考

2009-10-27 10:22韦洪雷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思考大学生

韦洪雷

摘 要: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对高校学生科学的“三观”树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思考

一、新时期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因素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教育者的教育方法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从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校园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

1.新时期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因素

(1)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孕育发展过程中勃然而兴,主流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新的社会场景中发生了深刻的擅变。大众文化出于商业性和娱乐性的需要往往对暴力、色情、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方式进行夸张或者虚假的表现,而大部分大学生对此常常缺乏鉴别能力,很可能把虚幻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并据此在生活中采取不明智的行为。这也显示出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背离的一面。大众文化从观念上培养了消费主义,其在适合大众消费的同时,由于商业追求,以娱乐消遣为主,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鉴别能力,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了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和“波普主义”所代表的颓废主义的精神生活取向的影响。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时尚性和颠覆性的特征,娱乐性被推向极端,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放纵;其时尚性特点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中级追求;而颠覆性的特点则孕育了大学生怀疑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思想。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发展非常迅速,网络使信息传递与获取快捷便利的特点,大大拓宽了大学生对社会信息获取的渠道,但作为一种新型思想交流场所,网络世界又具有虚拟与隐蔽性,从而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了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工作的难度。同时,网络文化也导致了大学生新的心理困惑,大学生有的沉湎于网络之中,脱离班级与集体,容易陷入盲目疏懒、空洞贫乏的心理状态,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反应淡漠。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将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能否正视这种新环境,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校园内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

(1)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重理论的讲授,忽略了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忽视了通过发生在本校学生中的一些鲜活事例来分析解剖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们感觉到教师的讲授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远,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2)大学思想品德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甚至个别教师仍然完全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实施教学,使得枯燥的理论讲授成了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养精蓄锐的催眠曲。由于无法做到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真正受益根本无从谈起。

(3)教师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存在思想品德教育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比重过大的现象,导致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兼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专职学工干部,他们都承担着比较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或行政工作,对备课和教学投入的精力有限。这种状况一方面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教学效果,个别教师甚至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生活的故事会;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作为教师在理论上的不断充实和提高。

二、改善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1.积极消解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德育工作者应对大学校园中的流行文化热潮保持高度关注和敏感,透过大众文化表象把握大学生的流行心态、价值观念、审美倾向等深层次的思想状态,对其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主体性人格,主动适应和能动改造大众文化,对潜藏或公开的某些自发性、盲目性、非理性的网络成分予以揭露,把具有正面教育价值的文化形式和内容甄别和筛选出来,积极有效地赋予它们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道德品位、文明素质与思想蕴涵。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与渗透下,大众文化日益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通过组织富含教育意义的大众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科技、学术、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形成文化自我导向的内部机制。要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文化自我导向的内部机制。我们要培养大学生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性地去审视、取舍、批评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大众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他们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尽管对于网络的利弊问题人们仍然存有巨大的观点分歧,但是面对网络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生存方式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年轻大学生思想观念这一不争的事实,理性之举应该是尽快占领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创建正面教育的网站或网页,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网络上,对某些特殊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

2.积极营造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内部环境

针对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不足,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要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把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针对其身心状况、个性差异、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地进行说理教育;把学生普遍缺乏的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内容与其个人发展和成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可以将传统的理论讲授与专题演讲、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应积极的将思想品德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就是在“正规”、“固定”的课堂教学外,把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竞赛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要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可以通过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选拔、聘用和管理,力争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配备素质较高的教师,积极为教师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

2.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3.张耀灿,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思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