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认识

2009-10-27 10:22李晓龙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件信息技术

李晓龙

摘 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课件

今年我执教的课《分子和原子》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整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是一个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将是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对于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全面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信息技术深层介入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教育对象的要求。其关键的问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优点

1.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形象地显示出来。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2.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化学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在资源库里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化学科学的发现史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然后在教学素材库中调用素材,设计制作教案。使教案的编写从手写到键盘输入,从纯文本到多媒体,从线性结构构思到超文本结构构思。不仅提高了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传统教育手段,节省了教育时间,而且色彩鲜艳、动态显示,加快学生感知过程,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性学习等。例如老师将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做成网页,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取得了传统教学中很难达到的效果。再有通过一些化学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和思考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分子和原子》一课中,首先利用课件演示:在许多梅花盛开的树下面,一个人在吟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利用创设的情境,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简单的现象,产生探究其本质的欲望。再利用动画模拟花香粒子的运动,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有分子、原子的存在,初步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从而引入新课。

2.提倡合作,让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

在《分子和原子》一课中涉及到了多个实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我利用课件显示出探究内容,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3.变微观为宏观,突破难点

在《分子和原子》一课中,用课件演示:氨分子运动动画和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减小的微观动画。变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轻松突破难点。

4.提供资源,学生自主学习

在网络条件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在授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交互式的例题和习题,完全实现了人机的交互作用。这交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经过自我加工、建构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形成爱学、善学的学习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它的产生必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杏树屯镇107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