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 开掘新意

2009-10-27 10:22彭英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高中学生记叙文

彭英富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记叙文范文和一些有关记叙的知识,而且也练习写过较多的记叙文。按理讲,他们升入高中后应该能够写出比较好的记叙文了。可是,从我省近几年高考来看,情况并不理想。据我们所知,现在高中学生写的记叙文总的倾向是比较平淡,尤其是思想内容贫乏,没有份量,不能感人。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则多半写他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埋头做作业,晚上加班加点等等;写社会新风,则多半写手无寸铁和歹徒搏斗,车上让座等等;写生活片断,则多半写班团活动,打扫卫生,参观游览的一般过程。他们写这类文章往往只记过程,平铺直叙,而且多是“篇末点题”,在文章结尾处写几句表现主题思想的话就算完了。这种典型的就事论事,就人论人,泛泛而记,呆板空洞的现象,是记叙文的大忌。现在相当多的高中学生在写这种看来不算坏,但又绝不能说好的文章,有的长期地处于这种状态,似乎难以提高了。

分析起来,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对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的要领(“六要素”等等)并不是完全没有掌握。他们也一般地知道去观察生活,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也能注意安排结构(有的甚至会采用倒叙、插叙的方法),注意运用语言,这些方面虽然都不能说掌握得多么好,但总是有一些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是写不深刻,写不深刻是想不深刻,感受不深的表现。这就是说,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没有什么认识,对生活现象所反映的实质不会去反复思考,而只是看到一点,就似乎有所感,刚有所感,就动笔作文,浅尝辄止,写完了事。这类文章的主题,思想可能是在脑门前一忽闪,使轻易地“确定”出来了,而不是经过一番推敲,提炼出来的,甚至也许是凭空想出来的。这类文章只是由于主题思想不深,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不能说是好文章。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提炼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古人论写作很重视“意”的锤炼,认为作文要“以意为主”、“意在笔先”、“意为主,辞为从”,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经验之谈。为什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意”的锤炼。要抓主题思想的深化呢?

首先,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这个反映有一个正确与否的问题,也有一个深刻与否的问题。正确固属重要,深刻尤不能疏忽。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只有“深刻”才能保住那个“正确”,肤浅的“正确”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其次,抓“意”的锤炼,抓主题思想的深化,虽然不能代替形式技巧的训练,但是对形式的完美是会有促进作用的,因为完美的形式有赖于深刻的思想作它的基础。学生作文如果立意不高,主题不深,满足于写“人云亦云”,大家都嚼得无味的文章,或者只在技巧上翻花样,文字上作游戏,那么,必然会落入“套板反应”的窠臼里去。同时我们也感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思想的过程也是进行思想教育,训练思维方法的过程。指导学生写记叙文多不能单从训练记叙方法入手,也不能单从训练语言技巧入手,应该在训练这些能力的同时抓“意”的锤炼,抓主题思想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写出格调较高,主题较深的文章。

最后应该说的是,我们所谓“立意要高,挖掘要深”,其中的“高”,绝不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无限“拔高”;其中的“深”,也绝不是提倡把文章写得古奥艰深,令人费解,引导学生故作惊人之词。那样做只能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实事实是的态度,针对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抓住根本,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夸夸其谈的作风不仅应该在学生作文中加以杜绝,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该下决心克服。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高中学生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