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2009-10-27 10:22徐双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学生

徐双双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学科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人的灵魂的铸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应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开展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学生 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秉赋、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为前提,以倡导人的生命和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升生命质量。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紧扣时代脉搏,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体现着生命的感悟,显示着生命的个性,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与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建构自我完整的精神世界,培养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实现生命情感共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呢?

一、唤醒生命之意识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例如,通过《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在险境中垂死挣扎的小鱼生命的呼唤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通过《珍珠鸟》《灰雀》感受生命中的灵气在涌动,感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如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窗前的气球》等课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脆弱时常会遭遇病痛的威袭和意外的伤害,此时更显生命的价值。

再次,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意识。世界上的万物千差万别,每一生命个体都独一无二。古语云,万物皆平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这种差异,能够以平等之心,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人的生命。

二、欣赏生命之美好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譬如,通过描绘自然的诗文的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情境之中,感受自然之美;通过《充气雨衣》,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科学的奥秘,体味科学之美;通过《赞美》教学,欣赏人各有特长之美;通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爱迪生救妈妈》中对人物的形象刻画,让学生发现一个个伟人的足迹,感受人间之爱,体味人间之情,感悟人性内在之美;通过《赵州桥》《长城》中的人间艺术,让学生领略人们的创造力、智慧,感受劳动成果之美。通过语文教学,生命充满了美好,我们要学会欣赏,懂得珍爱。

三、领悟生命之艰辛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首先是挫折和苦难。品读《掌声》《卡罗纳》感受他人的关爱让我们生活得更坚强。其次是死亡。从生到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逾越的历程。透过死亡,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生与死的关系,科学对待人的生老病死。再次是人生无常。人生在世,虽然人有能动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回避人生的偶然和意外、人的渺小与软弱。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领悟生命艰辛之后,指导学生在短暂无常的人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追寻有价值的人生。

四、实现生命之和谐

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实现一种广泛的和谐。面对自身,要了解自我,做到与自身和谐;面对自然,要认识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面对社会,要融入社会,做到与社会和谐;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做到与人和谐共处。教师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体验生命和谐之貌,引导他们努力实现生命的和谐。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明确:个体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奔流向前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生命的真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教育的伟大,也是教育的崇高。

参考文献:

1.黄加成.刘艳玲.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摭谈[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潘家明.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的道德探寻[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3.王云梅.尊重生命 热爱自然——佛教的生态伦理观浅析[N].东南大学学报,2001,(2)

4.刘铁芳.生命问题的累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教化问题的整体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5)

5.孙天华,张济洲.生命意识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性关怀[N].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7)

6.李雁华.语文教学应当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J].教学论坛,2005(4)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