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忠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采用多种形式培养探究能力,包括分析和比较、抽象和概括、推理能力、逆向思维等。
关键词:新课程 培养能力 训练
随着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变成了“激趣、启思、导疑”。化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潜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设置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氨气的“喷泉”实验,在分析氨气的形成“喷泉”现象的原因而得出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后,可将此研究氨气的实验进一步变为研究“喷泉”成因的析因性探究实验。教师可增加变式实验进一步分析本质性原因。例如:在烧瓶外面滴一些酒精,结果慢慢的也有“喷泉”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减小的变化,均可在此装置中形成“喷泉”。然后引导学生再次得出:凡是发生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容器中的压强变小都能形成“喷泉”。从而可使学生使用不同的试剂设计出不同的变式实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技能。
二、采用多种形式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1.分析、比较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在讲完醇、酚和羧酸后,教师可提出问题:(1)此有机物中有哪些-OH能与金属Na反应?(2)哪些-OH能与NaOH反应?(3)哪些-OH能与NaHCO3反应?教师通过提问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类羟基的性质能够有新的认识。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用很短的时间就能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推理能力的训练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有机时,从乙醛、甲酸、甲酸丙酯、葡萄糖和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推出含有醛基的物质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他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这就是演绎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4.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七种元素,这在元素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当199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化学家戴维则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土金属。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如在讲化学键时,可要求学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断题:(1)极性分子一定具有极性键,那么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极性分子。(2)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那么非极性分子一定具有非极性键。(3)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都只有离子键等。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