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视野下的西部高校发展探析

2009-10-27 10:53李俊义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发展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中,西部高校处于劣势地位。要摆脱困境,必须基于区住的视野,立足西部,树立本土化办学理念,制定区域互动发展战略,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公共关系,营造有利的办学环境,以促使西部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区位西部高校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051—03

[作者简介]李俊义,运城学院教育与m理科学系讲师(山西运城044000)

目前,我国东部高校与西部高校面临着许多相同的任务与问题。但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思维观念等因素的不同,西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从发展情况看,西部高校呈现出如下的劣势:第一,发展不平衡,部属、重点高校的实力较强,一般院校实力较弱;第二,从外界获得的支持力度不大,地方政府每年拨给高校的经费非常有限;第三,西部高校数量不多、分布不均,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个城市数量较多,青海等省高校数量较少;第四,科类结构、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经济产业调整的步伐。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所处区位,去寻求自身发展的最优化道路。

一、立足西部,树立本土化办学理念

从近几年来民间机构公布的中国大学排名榜看,除少数高校外,多数西部高校排名下滑,与西部高校自身所标榜的发展目标呈现较大差距。这与很多西部高校定位不准,办学理念脱离现实分不开。表现在:一些高校盲目追求专升本,争办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完全不考虑学校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及文化积淀;有些地方盲目投资建立大学科技园、大学城,结果是投资不少,收效甚微。这些做法都与西部一些高校不唯实,一味地去求高、求全、求美分不开,完全违背了大学科学定位所应遵循的原则。

学校的定位主要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不同面向。它一定要适应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指出:大学准确的办学定位和理念对于大学校长治校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中、美两国的西部高校有着相似的区域背景,美国西部高校的超常规发展对我国西部高校发展的启示就是:我国西部高校应确立本土化的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发展战略。西部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主动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服务。

对于处于西部的高校而言,准确定位离不开它所在的区域。西部高校发展的优势主要有:首先西部是多民族文化。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介,不仅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等世界文化在这里广为传播,而且敦煌学、西夏学、苗家文化、布依文化、傣族文化、摩梭文化、纳西文明等等,都是在西部地区保存和延续的;这一切都使西部高校深深融入在西部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中。其次,西部高校拥有东部高校不可比拟的发展空间。西部大量的土地、矿产、旅游、生物、水资源等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口素质没有得到普遍提高,改变现状的要求,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再次,雄厚的科研基础。建国以来,国家在西部重点发展的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基础,如航空航天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与新材料科技、生物技术等。加上国家对西部高校在资金投入以及政策上的倾斜,使得西部的高校比东部具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高校定位涉及到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等,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问题的决策过程,只有在校内外不同专家的参与下。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务实,才能形成共同价值观推进高校发展。基于对自己所在院校的研究,西部高校的准确定位就应是在现有的条件和发展的可能之间做出选择,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放弃以往眼睛总是向上盯着看的做法。学校应该进行办学层次定位、办学特色定位、服务对象定位、办学水平定位、类型定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西部高校通过开展院校研究就能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明确的办学理念,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合理定位,制定区域互动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不仅决定学校前进的方向,而且决定着最终目标。我国西部高校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纷纷制定本校的发展战略。但从结果来看,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学校所定的战略目标普遍较高,完全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果是降低了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对发展战略规划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一些较有实力的高校迷失于“高、大、全”的误区,盲目向综合化、学术型转变,最终使学校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发展道路;一些高职高专学校,盲目追求学校升格,导致学校缺乏个性,模式趋同,专业重复设置。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指出:“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世界知名大学,但绝不需要所有大学都变成有名的大学。”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战略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和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西部高校虽然有地理偏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匮乏、经费缺乏等劣势,但也有发展的机遇与空间。西部大开发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古丝绸之路文明、沙漠、冰川、草地、戈壁等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西部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西部高校要确立发展战略,要建立好战略目标,并对发展战略方案进行优化抉择。比如,云南大学以科技成果的孵化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突破口得到了发展壮大,该校的“云大科技”已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西北师范大学是把研究敦煌艺术、西北史地、陇右文化、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作为重点发展学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起来。这与前些年很多学校趁着市场经济盲目地设立市场营销、会计、T商管理等所谓热门专业的做法截然不同。

在制定发展战略中,西部高校必须加强自身的发展研究、政策研究和预警研究,高度重视本校战略规划的作用,形成一个国家规划、区域规划、学校规划和院系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内外部环境和高等教育及科技发展的趋势,实施学科品牌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只有立足本校,分析自身,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规划。

三、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西部高校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落后。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合并导致高校组织与管理复杂性增加,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西部,高校有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机构及众多工作人员,然而忽视了对自身的

研究,这与西部高校管理急需提高效率的现状不相符合。突出表现在:第一,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比例失调。在这两类人员中,教学科研人员是主流,应占多数。然而,西部的某些高校行政后勤人员占到学校总人数的60%以上。随着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流失,这个比例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二,管理意识过强,服务意识不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西部高校的管理人员采取高姿态的形式从事管理工作,用传统的指挥、控制等方式去处理具体的事情。这势必压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西部高校俨然成为一个“真空管”。第三,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设置的不合理。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高校政策调整下,西部高校的规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批多学科大学、综合性大学,管理层次随之增多。多层次的单位管理使交流复杂化,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常发生遗漏和曲解。同时,西部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得管理跨度增加,过宽的管理跨度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高校的管理涉及到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等多个层面。教育理念是高校发展的先导,管理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在西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非常普遍。西部高校流失人才与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相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剪刀差”。靠传统的管理办法,不仅留不住人才,反而削弱了学校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西部高校的必然要求。对此,西部一些高校通过对本校的研究,变传统的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级人才来西部定居或长居,与国内外对口院校建立联系,开展讲学互访活动,同时努力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水平。一些西部高校还制定了本校的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按照学科特点加大对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重视和支持骨干人员及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努力形成一支学历、年龄都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同时改革学校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对一些有才干的教师在职称的评审上优先考虑,破格提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尊才、重才、爱才和惜才的思想体现在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上。

上述经验说明,针对目前多数西部高校管理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实,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关注学校实践,将现代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每一所西部高校都将会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有效管理模式。

四、建立良好公共关系,营造有利的办学环境

高校的公共关系是指高校为了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利用沟通、传播等手段影响教师、学生、社区、企业、政府、新闻媒介等的科学和艺术,是指高等院校在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目标的过程中与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互利合作关系。公共关系处理的好坏是高校兴衰成败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由国家大包大揽的局面被打破,高校在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与国际高校和国内东部高校的竞争。因此,西部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积极地应对。

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高校的内部关系,团结全校的职工,形成合力。同样,外部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为高校的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现阶段,西部高校的外部公共关系并不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西部高校中水平较高、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多数从事国家课题的研究,对省、市的课题和项目往往有点不屑一顾,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不大;而西部的地方高校层次偏低,师资力量较弱,对地方的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西部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合作不够。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吸引企业界的投资和赞助,改善办学条件,给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校企联合实施高校的服务功能对西部高校而言做的还远远不够。第三,通过新闻媒介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的力度不够。与新闻媒体合作的目的是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的有利环境,西部的很多高校却忽视了这一点。2005年6月30日至7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等16所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交流协会理事单位在西北工业大学共同举办了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并在陕西、四川、重庆等地10所高校进行了巡回宣传和咨询,同时组织了当地的新闻媒体进行了全面报道和宣传。当时,很多大学生惊奇地发现西部还有这么多优秀的大学和拥有优势的学科。这反映出西部高校在宣传上的迟缓,必须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第四,与用人单位联系不多,校友会发挥的作用有限。随着高校在校生的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西部高校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让学生“走出去”找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把用人单位“请进来”,把学校设置的专业和学生的素质介绍给用人单位。西部高校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毕业前夕举办几场招聘会,平时与用人单位基本没有往来,反馈信息也知之甚少。校友是高校的智力支持者、精神传播者,既为学校捐款捐物,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是高校发展的一支重要外部力量。然而,西部的很多高校忽视了这支重要的力量,校友会仅是卖一些纪念品,只有在校庆时才会以学校的名义与校友联系。

西部高校只有通过重视校友事宜,通过外界环境分析,建立相关信息系统以便于处理高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才能协调高校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关系,优化环境,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大的竞争优势,促进西部高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敏等.对中国大学高教研究重新定位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李光寒.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7).

[3]刘同德.构建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体系[J].青海社会科学,2004,(5).

[4]李俊义.对我国高校战略规划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6).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