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研究意识 培养研究能力

2009-10-27 10:53潘伟静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术研究生

马 凌 潘伟静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及其主要模式,提出复杂学习环境中需要运用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给出提高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意识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017—03

[作者简介]马凌,潘伟静,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探索、思考并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策略和方式,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它具有探究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交互性等特点。作为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科研型人才。

一、研究生学习特点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能够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可见,研究生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研究生学习本质应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性要求强

本科教育提倡学生跨越专业界线,学习丰富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而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领域的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培养专业领域的学术人才。

2.创新性要求强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创新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每个教育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的关键,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3.科研性要求强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方向性的教育,要求研究生把握专业领域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知识,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探索和研究。因此,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通过主动探索提升其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研究生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诊断

1.研究风气淡薄,缺乏强烈的研究意识

在复杂环境的干扰下,很多研究生比较浮躁,缺乏平静的学术心态,过分热衷于眼前利益的追逐,忽视科研学术能力的提升。研究意识是打开探索大门的钥匙,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淡薄的学术氛围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入与发展,制约了学术人才的培养。

2.研究生知识背景多元化、复杂化

一方面,同专业的研究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领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上参差不齐,学术能力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一部分研究生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另一部分是工作后进入研究生学习的,他们存在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上的差异。这些复杂因素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

3.缺乏敏锐的问题意识

与国外研究生相比,我国研究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待加强,很多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取与接收,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敏锐的问题意识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石,如果缺乏发现问题的学术触觉,则难于开展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更无从谈起能力的提升。因此,研究生应该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4.不具备系统的学术知识及规范的科研方法

系统的理论知识是科研的基础,规范的研究方法是研究的保障,坚实的知识与规范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知识与方法的缺乏将使研究生从心理排斥科学研究,主观上强调其难度,放弃尝试学术研究,严重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三、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将合作性团体结构纳入到学习中,特别重视小组成员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并构建了成员之间多边、立体的互动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个性和群体性的共同发展。

图1是包含5个成员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A成员是小组的负责人,组织其余成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图中实线表示A与成员B、C、D、E间的交流沟通,协调成员问各种关系,虚线表示成员间知识、信息、经验、成果的传递。这种学习模式实现了小组交流、学习以及合作的目的,通过相互启发、合作探讨形成优势互补,弥补单一视角和思维的狭隘性,从而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用于知识结构多样复杂、能力及素质差异较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面临同一问题时,其思考、探索的视角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从而将成员间知识差异、能力差距等不利因素转换成有利因素,避免个体学习的狭隘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研究生从事学科研究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所有成员必须在认识自己能力的同时,了解其他成员的优劣势,有意识地向其他成员学习。有差距就意味着有进步与提升的空间,就有助于自身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在合作小组中形成领导机制,让小组负责人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克服无效率的沟通、合作现象,从而发挥团队聚合效应。二要重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在导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特定的科研训练,在合作中提升能力。三要重视小组合作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掌控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鼓励小组成员不断进步。

2.问题探索学习模式

问题探索学习模式是指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问题探索学习模式具有个体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合于个体操作的学习环境。此外,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来说,问题探索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快速掌握新研究领域知识的学习方法。跨专业研究生对新专业的知识了解有限,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差距和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学习,逐渐掌握新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学术动态。同时,问题探索学习模式也适合小组操作。小组中各成员知识结构复杂,对同样的课题研究存在多种视角,把团队合作的优势与问题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可提升学生研究能力,拓展其知识结构。

影响问题探索学习模式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学术探讨的态度以及是否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积极的科研态度和精神是成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从事探索、研究的内在动力;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问题探索学习方式的成效。

3.学术研讨与交流模式

学术研讨与交流模式是一种加强与外界交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解决研究生学习“信息孤岛”的学习方式。打破界限,学习和吸纳外校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开拓本校研究生学术视野,培养和营造学术氛围。因此,应该努力拓宽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一方面,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研讨交流。此外,在本校研究生内部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科研讲座,交流研究体会和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和科研交流能力,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学术人才。学术研讨与交流能有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难度,需要适当的机遇与条件,所以只能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方式。

4.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完成课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是学生进行科研学习、培养学术能力的引导者。课题研究学习模式是一种充分发挥导师指导作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项目或课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目标。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训练和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导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努力都极其重要。导师必须具备开拓学生探索精神的学术能力与责任心,学生必须主动去发展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学校、导师提供的学习平台实现能力的提升。

以上四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但随着学习环境的复杂化,单一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再科学有效,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摆脱单一化、固定化的模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融合性等优点。为此,可把传统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有机地融合起来,建立复合的、动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如图2。

图中的四种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再是独立体,可以把其中两种或三种甚至四种模式融合运用。基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可采取有效的复合型研究性学习模式。例如,针对一个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各有差异的复杂环境,在面临一个困难的学术探索问题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问题探讨模式相融合的复合型模式。把问题探索融入合作小组中,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科研的兴趣与信心,逐渐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这种动态融合将有助于多变、复杂环境中的学习,以灵活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1.学校应该大力促进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

首先,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强化学生淡薄的学术意识与科研精神,使研究生认识到,研究生学习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其次,学校应该在学习资源、教学培养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为研究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例如,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平台,通过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学术成就的机会以及先进的研究工具等。

2.导师应该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导师方面,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引导者,导师应该掌握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知识等情况,从而能针对性地进行学术指导和训练。从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科研能力角度出发,使其参与到相应的课题或项目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兴趣,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此外,研究生导师应该重视外界学习交流的作用。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会举办的年会、专题会议,这是快捷地获得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的途径,使学生有机会与外界学者交流,以拓宽学术视野。另一方面,邀请外界学者与学术名流开展专题讲座,尽可能使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能接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思想的熏陶,也活跃了研究气氛,拓宽了研究视野。

3.研究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在研究生方面,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研究生的学术意识、思维方法、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都影响其研究能力及水平。为了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研究生必须正确认识研究生学习与研究性学习。首先,主动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课题的研究中,跟随导师进行学科专业的研究学习。其次,结合自身的学术兴趣,进一步完善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掌握牢固的专业学术知识,为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增强研究生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应把研究性学习理念贯穿于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提高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万红.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探索[M].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沛,黄建贵.研究生与研究型学习论略[J].研究与探索,2007,(11).

[4]张锐.研究性学习探微一基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视角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06,(6).

(责任编辑:赵淑梅)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术研究生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案例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