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VB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2009-10-26 09:34陆亚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22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实例实践环节

郭 念 陆亚洲

摘要:VB程序设计是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VB?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尊重认知规律,注重实践环节和师生良好互动方面入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编程技能,从而提过VB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实例;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2-pppp-0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当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编程技能。VB(Visual Basic)采用可视化界面,生动直观,简单易学,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VB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部分章节内容抽象枯燥,许多概念、语法和命令更是抽象难懂,学生完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VB教学中普遍存在“内容多,课时少;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VB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精选教学实例,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VB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设计与选取的实例时,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教学大纲,要有明确的知识点和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实例,引出该实例中用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实例进一步思考、讨论、总结,从而掌握课本知识点,从知识过渡到应用。

实例的设计与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实例设计与选取的基本原则是:要有实用性与趣味性,难度要适中。教师在设计与选取实例时,要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选取直观、形象、复杂度不高的实例,还应根据课程的需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难。这样选取的实例,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及精力去学习VB。

2 尊重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兴趣是不够的,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勇于打破教学常规,由易到难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现有的VB教材大多数沿袭一般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体系,先介绍基本概念,再介绍基本语言基础,最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这样的安排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角度看却不大容易被接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VB是零起点的,在开始就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介绍给没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学生反而回适得其反,甚至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信心。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是沿着程序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条主线,按照三个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编程环境和简单程序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复杂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灵活运用。实践表明,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VB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不可能只靠听课记忆就能掌握。“精讲多练”是VB教学的一大特点。有些命令是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加深理解的;要灵活运用每一条命令或语句,就要通过上机操作去不断的实践探索才能完成的。为了进一步把教师讲的内容消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可是,实验教学仍未得到应有重视,例如实验学时少于理论学时,实验指导书少,训练的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由任课教师随意确定,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操作,经常出现类似问题:有的学生设计的程序虽然能正常运行,但其设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设计的界面不美观、控件不对齐、属性设置不规范;有的甚至因为使用语句不当而造成所编写程序无法运行;有的学生能够写出正确的程序,却不知道所以然,甚至对已熟记的概念、命令都不理解。

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不断完善和解决。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可作为基本实验要求,及时让学生上机验证教师所讲的例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设计型实验是给出要求解的VB问题,由学生完成其解题过程,为了提高效率,可要求学生先写出程序代码,然后再上机验证;综合型实验是为提高学生VB编程能力,可给出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程和上机验证。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平时实验的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都要适中,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4 重视课堂互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传统VB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讲授理论知识,采取 “注入式”教学,忽视师生互动,使教学活动烦琐、枯燥与乏味,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教师要克服原有的教学习惯,大胆地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实例和问题,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拓展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在辅导时区别对待。VB课作为公修课,课时少,教师与学生接触更少,甚至出现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不认识学生的现象。因此,教师主动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感到亲切, 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起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5 结束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VB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勇于探索研究,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提高VB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石磊,张东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刘东辉.VB程序设计教学才法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1-123.

[3] 朱长江.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9).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教学实例实践环节
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简析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对于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性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用批注“石”,巧搭能力“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