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茗
【摘要】 在个体的身心健康中,心理应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面临许多心理应激。本文分析了教师工作常见的心理应激,并探讨了有效地应对应激、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心理应激;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4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22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教育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因为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和事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以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可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乐观,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问题,遭遇到许多心理应激,并由此带来许多心理、生理疾病。因此,研究教师工作的心理应激和应对应激的有效策略,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工作常见的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指当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心身紧张性反应状态。教师工作应激是指教师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教师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对教师的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影响。教师工作常见的心理应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育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负起重要责任。有关研究证明,对人负责的工作比对物负责的工作所产生的应激程度要高。首先,教学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学生是一个个有独立思维和独立个性的个体,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必须及时迅速作出处理,工作难度大,难度越大应激刺激强度越高;其次,教育工作范围很广,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当今我国教师的具体职责在于,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智慧的开拓者,心灵的陶冶者,健康的监护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管理,事无具细,均须操劳,容易发生应激。
(二)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
教师需要付出的劳动主要是一种心智的消耗,教师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的,他的劳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个别辅导、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这些工作都是教师用业余时间完成的,需要他付出大量的精力,随着工作负荷的加重教师的心理负荷也随之加重,并成为引起教师应激的重要原因。此外,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不断地吸纳新知识重构知识体系,但由于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许多教师在这方面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当他们面对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时有感到良心的不安,这种现实的压力和内心的煎熬常使他们变得狭隘、抑郁、孤僻。
(三)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工作关系越复杂,角色冲突越明显,应激强度就越大。有的教师因为与领导、同事、学生关系不和谐,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引发自卑、怯懦等不良心态。也有许多教师除了工作关系之外,很少与其他人交往,长期单调冷淡刻板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产生孤独和闭锁心理。
(四)与对教师期望有关的应激
人们把教师职业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寄予厚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并不能满足社会、学生、家长的每一个期望,也不是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如你所愿地成材。有的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学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一旦遇到工作上的不顺心或者学生不听话,很容易冲动。此时,有的教师难免不感到失望、压力,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情绪紧张、焦虑,影响心理健康。
(五)与工作—家庭的矛盾有关的应激
大多数教师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教师工作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和谐气氛,而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教师部分精力,增加工作压力,如果这二者不能维持良好的平衡,就会有矛盾,成为一应激原。如果教师再遇到生活困难、爱情挫折、家庭矛盾、子女成长不利、父母年迈多病、自身身体疾病,都会增加一些忧虑和实际负担,引发心理问题。
二、掌握应对策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其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掌握应对心理应激的策略,对减轻或消除应激对教师身心的损害,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的了解自己、面对现实
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有现实的知觉,认同自己教师的身份、职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要深信自己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独立性,又要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不随意贬低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并客观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成绩,或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修正期望目标,使主客观相一致,从而减轻应激强度
(二)保持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面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心态积极的人才会去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使自己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当然,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也时有发生,教师应当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在遭受心理应激时,给自己创造一种能自由宣泄受压抑情感的情景,使紧张情绪得以发泄,内心的压力得到缓解。如悲痛时想哭就哭一场,心烦时向亲人或好友尽力倾诉,愤怒时合理恰当地出气;或者是通过到大自然中散步、游戏、从事文体活动,使紧张的身心状态充分得到放松。
(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
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培根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好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会得到更多肯定性的评价,得到众多朋友的心理关怀;人际关系紧张的个体,则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并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焦虑的发生,产生种种神经症倾向。而社会支持是人的基本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对顺利控制心理应激有很大作用,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可以减轻心理应激对个体的冲击。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和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而且要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将自己和谐地溶于社会之中,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际氛围。
(四)正确认识应激、增强应对能力
教师应正确认识心理应激:虽然应激对人具有消极的作用,它会损害人们的社会功能,将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造成各种身心疾病;但是,应激也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机体的警觉水平,促进人们应对环境的挑战,提高人们适应生活的能力;而且,心理应激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程度不同的困难、挫折和应激事件,所以,面对应激要冷静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改变消极认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应激昂,增强信心,主动应对,克服困难,在应对应激的实践中,锻炼和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五)合理安排时间,参加适当的运动
教师的工作艰苦复杂,许多教师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承受了不少的工作压力与辛劳,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时间管理技术,合理地安排工作与休闲,如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和生活任务表,决定优先处理的任务顺序;学会说“不”,即不轻易打断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解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松弛身心紧张,增强应对能力。
除了教师自身要锻炼和提高应对能力之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关注教师工作的心理应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应激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如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谐的工作氛围;组织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解决教师生活问题,关心教师利益等。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刘霄.中西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02,(8).
[3]高海容, 莫少华.浅谈教师心理健康[J].教育探索,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