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富
摘 要:农村初中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把劳动技术渗透到各学科中,因地制宜开设兴趣班、特色班,创造性地进行学科整合,是进行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赖于课程设置,因此进一步改革现在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的初中教育绝不应当只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传授,应当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打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一些专业技术,使他们在毕业时就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一至两门致富技能,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村初中教育必须面向科教兴农的大目标,面向未来农村经济的大范围,面向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才能真正体现全面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并同时做好升学、回乡两种准备,这样定位农村初中教育的功能与地位,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好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的办学方向,办好农村初中。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
国家建设需要高精尖的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前者需要较高的科学文化,后者则更需要精湛的技术和技能。与其初中毕业后才分流去读职业学校,不如初中阶段就分流。一部分学生按普通教育进行教学,大部分按职业教育进行教学,真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这方面国内国外都已经有成功的经验。
美国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乡村中学都设有农业职业课,中部一些州的某些学区甚至规定所有乡村中学一年级的男性学生都必须修读农业课。
英国发展出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新加坡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创建了新加坡的双元制教学工厂。即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湖北襄樊市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开展了渗透职业教育,并且与农时合拍,与地方经济和家庭经营项目合拍,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使学生学到了农村实用技术,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与支持。这一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改革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实行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完全可能、可行的。良好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不仅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村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由此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富国强民”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全国就业形势看,一方面一些地区和城市需要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又存在大量剩余的没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把劳动技术渗透到各学科中
为什么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学习毫无兴趣?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是一个重要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看:书看不懂、试考不好、升学无望,哪里还会有什么兴趣?如果在现行教材中增加一些劳动技术的内容,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劳动技术,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厌学思想。
二、因地制宜开设兴趣班、特色班
农村初中所有的班级都是普通班,培养的目标都是上高中。实际上人各有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其中只有一部分学生的理想是读高中上大学。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开设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色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几个特色班,他们就能够乐此不疲,老师家长就不会头疼了,这也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的。
三、创造性地进行学科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创造性地进行学科整合。
例如在教学“矩形”时,有道思考题:木工师傅用曲尺能否在一块木板上画出矩形?很多学生没见过曲尺,对这道题一脸茫然。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曲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开了眼界。又如,《分式》中有道题要计算并联电路笔串联电路的电阻,对于什么是并联电路什么是串联电路学生是很难想象的。这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让学生动手安装电风扇、安装走廊路灯。电风扇是按并联电路接电,走廊路灯按串联电路接电(能节约用电且灯泡十多年不会坏)。学生有了这些技能,回到家立马就可以一展身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努力。
因此,改革初中课程设置,改革教材内容,开好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庞绍宽.《关于农村初中职业教育的思考》.五大连池市龙镇中学
2.姚德明.《农村初中办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湖北襄樊市教育局
作者单位:广西富川县莲山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