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梅
摘 要:兴趣是干好一切事情的主要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枯燥乏味,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进而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变“畏学”“厌学”为“好学”“乐学”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究竟如何使这种兴趣成为每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所共有的心灵渴求?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悟。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不予理睬,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关爱他们,对他们格外有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要亲切地启发、诱导。即便是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怀、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例如:三年前,我接任新班的语文课以后,发现本班一学生经常蓬头垢面、不伦不类。而且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甚至故意和老师作对,影响课堂记律,当然成绩也极差。老师们对他束手无策。后来经了解,才知道他父母离异,家庭生活极不幸福。于是我便特意接近他,和他聊天,时不时还叫他来我宿舍洗洗脸,若有需要学生帮助做的事,我有意叫他做,完事后对他说声“谢谢”,以此来拉近和他的距离。其实在“谢谢”的背后,我已经看到了他眼神中流露的震惊和感动。渐渐地,我们之间产生了感情,他不但上课时能认真听讲,遇到问题主动问,课余时间还经常找我谈心。一次,他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您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不听您的话,怎么会对您的课不感兴趣呢?”听了这话,我也被感动了。感动之余,我陷入沉思:老师对学生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关爱”,便可使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如果老师真心真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不培养起来呢?
二、适当的表扬鼓励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烈,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美而引起荣誉感、快乐感,为保持已获荣誉和快乐会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班另一同学,小时得了小儿麻痺症,留下后遗症,右半身不遂,吐字不清。身体的残疾使她极度自卑,课堂上畏缩作一团,从不举手发言,好像自己和这个学习环境格格不入。鉴于此种原因,我私下和她谈心时,充分肯定了她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并给予她十分的信任和希望,告诉她:“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一定能学好,一点也不会比别人逊色。当天语文课堂上,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专门点名让她回答。虽然她支支吾吾,花了很长时间,我也费了很大力气才听了个大概,但是我却把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了她,同学们也把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了她。在大家的掌声中,她的脸红了,红得像花儿一样灿烂。从此,在课堂上她敢举手发言了,而我也抓住她进步的苗头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她随时感到老师对她的关心和重视,使之随时保持一种上进的动力。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她,由原来的自卑已变得有些自信,成绩由原来的最低发展到现在的中上水平,学习的劲头可足了。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在老师一次次夸奖与鼓励声中被激发出来的。
三、挖掘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在语文课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教师应通过指导,在学生眼前勾画出一幅形象的图画:大泉汩汩而流,小泉如珠花碎玉,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欣赏,调动学生自身情感因素,从而获得艺术的美感,而不是告诉学生大泉如何、小泉如何。又如教学《我是你的儿子》一文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学生脑海中再现焦裕禄冒风雪,顶肝痛,挨村逐庄,访贫问苦,给贫苦百姓送温暖的画面,并联系文中焦裕禄的语言:“我是你的儿子。”使学生看到了愿做劳动人民的儿子,为人民群众竭力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这些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可是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就会有强大的内趋力。有了兴趣这个良好的基础,那么学好语文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宏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