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病句研究综述

2009-10-22 08:13贾喜玲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病句述评修辞

贾喜玲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病句问题,由于出发点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对病句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试从语法、语用、修辞三个角度对病句研究作以综述。

关键词 病句 语法 语用 修辞 述评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人类在进行交际时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规则,违反了规律规则,就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会出现语误。因此,对病句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规则的发现以及对一些语法问题的重新审视,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汉语。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归纳,将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概述:

1 语法角度的病句研究

从语法角度对病句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教学语法上的病句研究;二是科学语法上的病句研究。下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1.1教学语法上的病句研究

为了规范语言,普及语法知识,无论是中小学教材还是大学教材,都把违背语法规则或不合逻辑作为评判句子的主要标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的示例。如张静的《新编现代汉语》虽没有直接谈病句,但在谈到造句四个基本要求时,以消极语言作示例,分析了不符合造句要求的种种情况。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在“修辞”一章第三节“选词和造句”中,谈到了与语法有关的几个问题:词语的选择、句子的关联、语序的调整和歧义。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在“语法”一章中,在第七节专门谈到了常见句法失误中的几种类型,而且在谈到复句和句群时也都涉及了常出现的错误。“黄廖本”对单句中语病的研究主要是以句法为标准,侧重于语病的描述和分类上。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的《现代汉语》。

与“黄廖本”不同的是,张志公的《现代汉语》着重强调了语义和语言习惯在语序和搭配时的重要作用。吴启主的《现代汉语教程》也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语法规范是建立在符合逻辑事理和群众习惯的基础上的;不符合事理而符合群众习惯的说法也是规范的。”邢福义,汪国胜的《现代汉语》也有与之类似的观点。虽然这些“积非成是”的用法,都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但是至于为什么是规范的,至今还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这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深入探析。

二是病句辨析、评改的一些专门著作和论文。主要包括词语误用、句子结构和段落篇章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专门研究病句辨析方面的著作有郑文贞、余纲、李良华合编《语病汇析》、金锡谟《病句分析》、苏培成《语言病例分析》等。至于研究病句的论文是枚不胜举,多是个人占有材料比较丰富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项研究。如胡以德《浅谈词语的搭配习惯》、朱少红《量词的“病态”搭配》、陈一《谈谈语义不明的语误》、刘大为《语法病句的判定及类型》等。

从教学语法方面对病句进行探讨,对于语言教学中纠正学生语病及在社会上促进汉语规范化都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仅仅针对的是病句本身,忽略了病句与语境的关系;二是将病句作为已经形成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而没有注重这种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三是修改病句的方法简单化、常识化,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病句却无力应对。所以,这就有必要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对病句进行重新解读,以提高人们对病句的认识。

1.2科学语法的病句研究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深感语法理论的匮乏。为了摆脱这一局面,语言学家们经过深入探索,在80年代初,胡裕树、张斌在吸收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符号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汉语实际,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学说,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立体地考察了汉语语法,从而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局面。尔后,文炼、胡附的《句子分析漫谈》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语用的区别”。接着,胡裕树、张斌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1985年又发表了《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从理论上首次进行全面阐述。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得到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肯定。这方面的研究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范晓的《关于句子合语法或不合语法问题》。他首先将句子分为孤立句和语境句。对于孤立句,仍采用《语法修辞讲话》的观点,将孤立句合格不合格归纳为四种。对于语境句,考察它的合格不合格,除了看句法、语义外,还要看语用。将是否合用作为评判句子合格不合格的主要标准。将语境句归纳为八种。利用三个平面对病句进行研究,打破了传统对病句静态分析的局限,将语言置于动态的言语环境中,使病句研究更全面,解释力更充分。相关的研究还有王芬的《现代汉语语病的三个平面分析》,从三个平面角度对现代汉语语病进行详细分类,通过举例,对语病产生的原因略加解释。陈一的《现代汉语语误》从多视角对语误分类,详细地阐述了三个平面的语误。

“三个平面理论”进一步明晰了语法研究中一些病句的认定标准,在研究方法上促进了静态和动态,描写和分析的结合,为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但是,这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是否给“病句”重新定义?在分析句子时,这三个方面是否有主次,是否有详略?语法教学的时候,该怎样教给学生?等等。这都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将这些标准细化。

2 语用学角度的病句研究

自《马氏文通》开始,我国的汉语学界就不断借鉴和运用西方语法理论中的某些成果来研究汉语语法。国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对汉语语法的研究。

范开泰1985年首先发表“语用分析说略”一文,举例说明了语用分析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语用”作为跟句法和语义相关联的一部分开始进入汉语语法的研究领域。社科院语言所从1989年起设立“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运用国外语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汉语语法和语用法。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用语用原则对汉语语法中过去难以解释的现象作系统的解释。如对汉语语法中常见的省略和隐含现象进行重新考察,对汉语中的“语用否定”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等。

病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无疑也受到语用学的影响。以往人们对病句只是做静态地分析、归纳,研究都是经验式的,缺乏科学性。而如今,人们已开始将病句置于动态的语言环境下对它进行重新定位、分析。如刘大为在《病句理解的语言策略与语境策略》中,深入分析并探讨了病句的理解策略,认为病句并不等于完全不可解的句子,大部分病句只要运用一定的理解策略就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并且,他将病句的理解策略分为语言策略与语境策略。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人们也尝试用它来研究病句。目前仅见谢英发表的《关于语句评判与病句修改的语用准则》,文章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语句评判与病句修改的若干语用准则——语境还原准则、意图还原准则、风格还原准则等,并尝试用“语境还原准则”分析现代汉语中的病句。这也无疑给病句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

结合语用学开展的病句研究,一方面拓宽了病句研究的范围,从对病句事实的描写到对病句事实的解释,对以后病句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语用学理论加以验证、修正、补充。总之,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还很不够,亟需加强。

3 修辞学角度的病句研究

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病句,最早可以追溯到陈望道。后来,在他的《陈望道修辞论集》里,也提到:“修辞学研究病例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陈望道把修辞学内容区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之后,人们无形中有一种错觉:似乎以准确、简洁、明白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消极修辞是粗浅低级的东西,无足轻重,惟有以辞格为主要手段的积极修辞才是有价值的。因此,长期以来,语言研究者往往把辞格的研究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辞格的修辞效果,而对消极修辞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直到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刊登连载了《语法修辞讲话》,将语法和修辞合并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谈到语言运用时,着重以病句示例来谈修辞,这开创了语法和修辞结合的先例。后来受此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著作,如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等。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王希杰等研究者明确提出,要从修辞观高度重视病句研究。王希杰在《病句转化学》一文中,将病句研究概括为四个部分,即病句生成学、病句形态学、病句矫正学、病句转化学。这四个部分实际上就是病句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涵盖了病句的生成、形态、矫正、转化四个核心问题。

后来孟建安发展了王希杰的《病句转化学》,在病句的生成、形态、矫正、转化四个问题基础上,结合王希杰的“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理论,提出了病句修辞学的四个研究平面:病句生成研究平面、病句形态研究平面、病句矫正研究平面、病句转化研究平面。病句修辞学的四个研究平面从不同视角来看待病句,使病句研究更加全面、系统。

综上所述,病句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本体的范围内,而且还根据多种理论从多种视角去阐释它,使它向更全面、更系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一.现代汉语语误[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0.

[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3.

[3] 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9.

[4] 范晓.关于句子合语法或不合语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3(5).

[5] 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J].中国语文,1985(6).

[6]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陈望道修辞论集[C].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7] 胡以德.浅谈词语的搭配习惯[J].语文教学,1984(1).

[8] 胡裕树,张斌.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专大学学报,1985(2).

[9] 金锡谟.病句分析[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

[10] 刘大为.病句理解的语言策略与语境策略[J].中文自学指导,2006.2.

[11] 刘大为.语法病句的判定及类型[J].修辞学习,2000(4).

[12]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13] 孟建安.病句、常规病句、佳句及其相互转化[J].郑州大学学报,2001(3).

[14] 孟建安.论病句修辞学的四个研究平面[J].平顶山师专学报,第十六卷第3期.

[15] 苏培成.语言病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2.

[16] 王芬.现代汉语语病的三个平面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

[17]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8] 文炼,胡附.句子分析漫谈[J].中国语文,1982(5).

[19] 谢英.关于语句评判与病句修改的语用准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20]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6.

[21] 郑文贞,余纲,李良华.语病汇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2.

[22] 朱少红.量词的“病态”搭配[J].语文月刊,1993(5).

猜你喜欢
病句述评修辞
怪才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病句城”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