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管理模式新探

2009-10-22 08:13张延松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新探导师制管理模式

鲁 萌 张延松

摘要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本科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必须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针对我国本科生的特点实施导师制。本文以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实施的导师制为例,探讨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导师制 新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早在十四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并在牛津大学开始实施。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只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在研究生以下层次的学生中并未实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剑桥等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进而将原来只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逐渐用于对本科生的培养。

“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密切师生关系,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对他们的生活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给予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高校开始在本科生的教育管理中实施导师制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对任何环节都不能放松。

1 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

随着高考的扩招,高校的教育对象从精英转为大众。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保送生、国防生、艺术特长生、高校自主招收的学生,组成复杂,层次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年龄分段的多层次性,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呈现的复杂性,素质状况的多样性又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文化修养、认知方式、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学生之间的个性更加分明。在普通高校中,一个辅导员常常要管理数百人,要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学业几乎是不可能。而导师辅导的人数相对较少,而辅导的方式相对多样,实行导师制可以弥补现行辅导员制度的不足,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大学志愿大多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写,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或一知半解,有些对自己的专业并不热爱。对他们来说必须面临的又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如何选课、如何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等问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心理的不安和痛苦,导致他们对学习信心不足、热情不高,甚至产生逆反。由于辅导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所带学生的专业往往不对口,一些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指导方面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而导师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导师具有相对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人生经历,既可以将自己的治学态度、学术思想、人生感悟面对面地直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在平时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他们,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未来做出规划。

2 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的具体做法

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大学生导师制的具体做法是:针对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一位导师来负责6—10个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电话、短信、QQ等形式进行交流指导,使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大学生导师制指导内容:导人、导学、导心。即通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导人、导心、导学”,是指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在人生、心理和学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大学生导师制导师的选聘办法:鉴于外语系师生比的原因,专任教师无法满足学生自由选择的需求,所以外语系除了专、兼职辅导员及行政人员以外,每位专业教师都有义务担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指导6-10名学生,时间一年。

实施大学生导师制的效果: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调查显示,虽然只有2%的学生在入校前对导师制这一做法早已关注,43%的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导师制,但通过一年的实施,93%的学生肯定了导师制这种做法能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给自己以指导和帮助,39%的学生认为与导师交流学习受益匪浅,98%的学生信任自己的导师,99%的学生表示愿意和导师交朋友。

3 大学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尚属新兴(下转第67页)(上接第59页)事物,作为新生的事物,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1师生比过高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是至关重要的,导师配备是否到位,师生比是否合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在美国常春藤盟校中,斯坦福师生比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均为1:9。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校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在我国高校中由于教师人数少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势必造成一个教师指导一群学生,而且在职称上也无法做出限定,凡是系里的教师都有义务担任导师,客观的讲,教师水平不一,指导效果参差不齐,对学生来讲不尽公平。

3.2师生对导师制认识不足

高校导师制是不同于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的一种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在于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使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得到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然而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和理解就是不够的,如果有导师不去主动的指导他们,在他们眼里导师就是一个摆设,有问题该不该问导师,怎么问导师都是他们无法确定的问题。学生反应的差异,所以受益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态度不积极,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找导师联络,自然也无法受益。当然,也有些教师对导师制认识不足,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水平不高,缺乏经验,怕完不成任务,心存疑虑。老教师认为这是加重负担,怕影响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不愿承担。

3.3导师的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尽管和以前相比,高校教师的收入在这几年有了较大同度的增长,但教师收入与社会上某些高薪阶层仍有很大的差距。导师制的成功实施必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然而导师的工作量是很难核算的。对于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是相对地进行,有时可能有失公允。这就出现了一个对导师如何按劳付酬的问题。另外,在我国目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多数学校,导师都是在做“义务劳动”,并且一个导师所带学生人数较多,任务比较重,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也只能是进行口头鼓励。应该说这是在制度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4 结语

导师制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积极作用,在推行学分制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导师制的实行有效的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矛盾。对初入校门的学生来说,导师无疑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过程中克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导师制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 裘克安.牛津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 刘增科.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 田建国.现代大学新理念.泰山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新探导师制管理模式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单位圆上三角函数性质新探
海洋天使
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