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轶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动态生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过程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渐渐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并在学生对探究产生困难时,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提出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良好氛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如通过漫画、小品、故事、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逼真的景观,让学生兴趣大增。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材料,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时事热点、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二是开放学习形式。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划定了学生统一的学习方式,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伙伴,读、讲、议、做自主采用,手、脑、口充分地活动起来。三是开放教学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要将笔试、口试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自评、他评与教师评相结合。四是开放学生思维。传统教学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维。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不去追求某种标准化的、狭隘的、唯一的方法和答案,强调多元价值取向,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新,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
三、倡导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与众不同的途径,倡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采用了“三步走”:一是抛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关注现实,讲清现实中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加大信息量。要结合教学进度,讲最新材料、讲热点材料、讲兴趣材料,以材料为载体、用知识作铺垫,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拓展教学时空,完成教学任务。在讲解中,引发学生争论,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轻易否定,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思维创新的愉悦感。
四、加强课堂知识的实用性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加强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重视课堂教学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这样一来将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得确实好,贴近学生生活,也为课堂设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素材。如在学习“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时,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消费生活入手,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会理财,勤俭持家,积累财富;掌握如何去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等知识。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这一单元对自己的生活与习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上就会使我们这一单元的知识变得鲜活,不再抽象和陌生,不再空洞和苍白。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