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师谈谈怎样备好物理课

2009-10-22 08:13李心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物态汽化教参

李心田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青年教师应怎样备课,如何备好课?笔者认为,要备好课,就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心中有教参,心中有教法。下面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谈点笔者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心中有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是课堂教学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想到学生。譬如,学生的基础怎样,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一句话,备课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教学生学”。例如,教学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时,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运动非常熟悉,但对同一运动的描述有不同的结论,多数学生都感到困惑。若以此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必然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要引入参照物,认识到参照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物体运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从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抽象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相对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分析方法。

二、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一定要通过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基本功。对教材的处理,一是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学习效果的反馈点。教学重点是针对学科教学的内容而言,关乎学与教的目标,亦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点。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恰当的地方,反映的是学科课程论;教学难点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即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反映的是学科学习论;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法而言的,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困难,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论。学习效果的反馈点,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评价,是检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把握得是否准确的有效手段。例如,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新授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熔化、凝固、熔点的概念,理解熔解过程温度不变且具有熔点的规律;难点是熔解过程中吸热、温度和熔解的关系;关键点是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总结熔解过程的规律;学习效果的反馈点可以通过课本练习进行检测。二是要整合、重组教材,使其高度概括和结构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化的知识能使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所以,整合重组教材时,要将教学内容归纳为有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例如,八年级物理“物态”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物态和物态变化。其中,物态是指固体、液体和气体,而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变化为另一种物态。它们的关系是:固体经过加热熔解为液体,液体通过蒸发或沸腾过程变化为气体。

三、心中有教参

教参是教材编写者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的成果。不少教师认为,阅读教参不利于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发挥,负面作用很大。而笔者认为,阅读教参的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影响。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阅读教参,至少可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想法和思路,并进一步明确应该学什么和教什么以及借鉴怎样学和怎么教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教参不是照搬照抄,不能盲目随从,更不能完全依赖教参。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借鉴教参的观点和方法,灵活利用教参提供的资源。例如,青年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步到位”的错误做法,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就让学生分析解答高考试题,致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厌学物理,甚至放弃物理。如果仔细阅读教参,就会发现,在许多学生难学的地方,教参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譬如,在“受力分析”处,提醒不要过早地分析“连接体”的问题;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应只考虑物体受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等。又如,对新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感到困惑。而教参从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果仔细阅读教参,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心中有教法

新课改带动了教法的改革,启发式、科学探究式成为了最基本的常用教学模式。针对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境,科学制定教学过程的细节和步骤,合理安排学习效果反馈点的训练评价。要使教学过程的设计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减轻学习负担。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学生都必须理解和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要理解“是什么”的基础知识;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重视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改的突出亮点,学好物理,理解是基础。学生理解了的东西,一定是“想明白”了的。因此,对于“为什么”的知识,要能够积极思考,学会探究;三是引导学生参与动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学习物理应遵循的三个认识层次: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所以,对于“怎么办”的知识,要教给学生掌握的办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体验学会应用。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内容时,就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知道液体为什么可以汽化为气体,气体为什么可以液化为液体。通过观察分析蒸发现象,科学探究沸腾条件,得出汽化过程的结论,并用来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猜你喜欢
物态汽化教参
温室药液汽化装置效果研究
巧用实验,化解“汽化、液化”难点
高压电机接线盒防水问题的探讨
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BCP泵汽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3讲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第三章物态变化
神秘的教参
第三章 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