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云
摘 要 为了解释为什么人类具有非凡的语言能力以及儿童习得母语时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文从儿童习得疑问的角度论证了天赋论即语言内在假说的合理性,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
关键词 语言能力 疑问句 生物属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人类为什有这么高的语言能力?动物为什么没有语言能力?即使我们假设动物具有简单的语言能力,为什么它们的语言能力无法与人类的语言能力相提并论。这些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心理学界,生物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另外,有一些奇怪的现象也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儿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几乎不费力气的就能掌握自己的母语,与此相对,成人学习外语的时候要花费很大精力,且常常痛苦不堪;任何国家的儿童都能习得自己的母语,而且都基本经历大致相同的阶段,儿童可能擅长不同的事情,但在母语习得方面他们的差异却小得惊人;儿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母语的全部语法,而儿童接触的母语常常有很多不符合语法的病句,可是他们不仅可以听懂和说出一些他们听过的句子,他们还可以听懂和说出一些他们从来没有听到的句子。为了给予这些现象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很多学者纷纷提出了一些假说。
2 人类语言能力来源的几种假设
2.1神授说
《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及其使用的语言。据《创世纪》 第2章记载, 上帝在用地上的尘土创造了各种飞禽走兽和人类的祖先亚当后, 便将这些动物带到亚当面前由他命名。亚当对它们的称呼就成了它们后来的名字(Genesis 2:19)。是神赋予人类神奇的语言能力,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种观点相当盛行。人们对大自然的很多奇怪的现象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因此他们只有求诸于超人类的神奇的力量。然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话语具有神奇的魔力。比如在所有的文化中孩子们都会用一些像“abracadabra”这样的有魔力的话语来抗击厄运和罪恶。在很多地区,一些特殊语言只在祈祷和仪式上使用。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是处处皆是。例如,当某个人说一些禁忌或触犯神灵的话语的时候,他本人或在场的亲属就会赶忙吐唾沫来驱逐这些不吉利的话语带来的厄运。还有,当新年即将来临时,家里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瓶子或碗,成年人就会说“岁岁平安”。这些都是语言神授说的表现和在现代社会留下的痕迹。虽然这种观点在人们心中,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观点在解释上面的问题的时候并不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2.2白板说
白板说是一种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哲学思想。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在理性和认知方面的一切材料,……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来源于经验的。我们因为能观察所知觉到的外面的可感物,能观察所知觉、所反省到的内面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的理解才能得到思想的一切材料,这便是知识的两个来源;我们已有的,或自然要有的各种观念,都是发源于此的(洛克,1982)。在语言习得方面,白板说认为孩子出生的时候大脑就如一张白纸,孩子的父母通过不断的语言信息的输入和强化使孩子逐渐习得语言。这种设想在解释为什么具有如此的神奇的语言能力方面似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我们只要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假设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能毫不费力的就掌握了母语,而其他的动物,就连与人类极为亲近的类人猿在人类的耐心指导下还是不能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可以说出一些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语句,而其他的动物在这方面只能望尘莫及。这些现象都是白板说所无法解释的。为了给人类在语言习得方面的超凡的能力,给予人类为什么独自享有复杂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家比较拿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想。
2.3 内在说
为了能够给儿童习得母语时的一些有趣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了能够对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创造性、以及独特性进行科学的阐释,以乔姆斯基首的普遍语法学者提出了内在说。普遍语法学者设想大脑中有一个专司语言学习的语言机制。这个机制有一个初始状态,它是基因的一种表达。语言机制的初始状态是相同的,在经历外界的语言刺激,语言机制逐渐达到一个成熟状态,也就是成人说话时所表现出的言语能力。语言机制包括一些构建语法的原则和没有赋值的参数,而个别语法就是在这些参数被赋值后形成的。是这种人生来就有的语言机制帮助儿童在外界语言刺激那么贫乏的情况下能很快习得语言,并都能说出一些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和结构。由于儿童的语言机制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理基础,所以无论他们生长在哪个国家,他们都能习得母语并且在习得能力和顺序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该假说强调人类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其它生灵所不具备的生物基础。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完成了从四肢爬行向双脚行走的转变, 这一转变带来了身体和认知功能的系列革命:上肢被解放了出来, 可以完成大脑发出的更加复杂的指令;肺、喉头、 咽腔、 口腔和鼻腔等发音通道更加畅通;唇、 齿、 舌、 声带等发音器官更加灵活; 上肢的解放、 视野的开阔、 呼吸的畅通,进而带动了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进化……(戴曼纯,2002)。
当然,承认天赋不等于认为天赋决定一切,亦不等于否认环境的作用。埃及一名叫Psammetichus(664-610)的法老尝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他把两个婴儿放在一个隔离的山间小屋里,只有一个不会说话的仆人来照看他们。可是等这种孩子到了长大了根本无法说出正常的语言。还有其他一些可怜的孩子(比如狼孩),出生后就与人类隔离,无法获得语言刺激,结果他们成人时无法用语言和其他人交流。即使获得直接的指导和训练,他们也很难熟练的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子。这无不说明外界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内在说对上面所提出的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语言机制的存在只是一个假设,其合理性还需要得到事实的证实。鉴于现阶段医疗水平的限制,我们无法打开一个正常人的大脑来验证内在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验证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3 人类语言生物属性的证据
语言学家对失语症和特异语言残缺(Specific Languge Impairement)的研究, 动物交际的研究,以及儿童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研究都证明语言机制的假设是合理的。Viki,Washoe,Nim Chimsky 等一些与人类接近的猩猩在语言学家精心照料下, 虽然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可是它们所谓的语言无法和儿童的语言相比拟, 而且它们的语言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刺激的产物,不具有创造性(Victoria,2008)。这说明动物不具有语言机制,不能掌握复杂的语言。我们再看一下儿童如何习得疑问句的, 如(1)Is Tom reading books?
如何能生成这样的一般疑问句呢?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有这样的一条规则:如果有一个陈述句,要生成一个相应的一般疑问句,应该首先找到句子的助词,然后前提助词。这一规则适用于简单的句子,但它却不能生成更为复杂的句子,如(2)Will you think that he is right?
有许多规则都可以生成合法的(1),如以下假设:a.把主句的助词移到句首,b.把最左边的助词移到句首,c.把任何一个助词移到句首。然而假设b, c不但能生成合法的句子,而且也会生成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句子。如:
(3)Have those who been Beijing will give us a speech?
(4)Is Tom will believe that Jim reading book?
不过成人和儿童不会说出这样的句子。这说明虽然儿童有很多种选择来生成疑问句,但他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把假设a作为生成疑问句的法宝。儿童是如何掌握这一生成疑问句的法宝而排除其他选择项的干扰的呢? 有两种可能:①儿童天生大脑就要有一种语言机制,它的规则规定疑问句应该按照假设a的方式生成。②儿童自己接触总结概括出生成疑问句的一般规律。
假设第二种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儿童接触的语料中不但要有(3),(4)这样的句子,还要有类似(5)这样的句子。如(5)Will those who have been Beijing give us a speech?
不过儿童只使用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的句子,像(5)这样的句子在儿童的语言中很少出现。即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由于它们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0.045%或0.068%) 远远低于了Legate 和Yang建议的0.5-1% (Boeckx,2006) 。因此这些句子即使在儿童语言中出现也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另外儿童几乎没有接触过像(3),(4)这样错误的句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二种可能性不成立。有些学者提倡的间接负面证据假说也不可能成立,因为儿童所说的语言中,有很多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些充分说明人类大脑中必然有一个负责语言习得的语言机制,也说明了内在说的合理性和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没有道理怀疑内在假说是合理的,科学的。因此对语言机制奥秘的探索是一个值得人们奉献毕生精力的魅力无穷的课题。科学家的任务是发现天赋之所在及其成人状态的属性。本文尝试着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了语言的生物属性,希望更多的学者能投身于这一魅力无穷的领域,为探索人脑的语言机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洛克.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戴曼纯.生成语法研究中的天赋论、内在论和进化论观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55~262.
[3] Victoria,Fet.al.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M].P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8.
[4] Boeckx, C.linguistic Minim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