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彤 吴 娜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师资、教学方法、教材及课程定位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存在于外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研究有利于提高外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水平,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在质与量上的要求。
关键词 翻译教学 师资 教学方法 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本科外语学院(系)担负着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成立了翻译学院或翻译系,也申办了翻译专业,但外语专业本科教育依然是中国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但从目前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质量反馈以及市场上出现的翻译产品质量来看,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容乐观。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反观我们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 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师资问题
根据穆雷(1999)教授的调查,“各校大都安排了或经验丰富、或学历较高的教师来担任翻译课教学……因此客观地说,在目前国内外语教师的现有条件下,与其他外语课程相比,翻译教师这支队伍还算是比较理想的。”尽管如此,翻译师资仍然存在有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翻译教师自我翻译实践量不足。据王树槐(2008:88)等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翻译教师选择自己翻译过的材料作为翻译练习的只占少数(6%),而大部分教师都是选择别人译过的材料,并以此作为参考答案进行讲解。显然,这种做法很难现身说法,学生则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到多少启发。其次,普遍存在于翻译教师中的一个问题是,翻译教师多半没有经过职业化训练。虽然他(她)们都是外语专业毕业,有的是硕士,甚至是博士,但他(她)们中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译员职业训练。即便有些人经历过突击性的短期训练,但实际的翻译能力也不够理想,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很薄弱,因而在翻译教学中也显底气不足。
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应提高翻译教师的翻译能力。诚如韩子满(2008:35)博士所言,翻译教师“起码应具备使学生信服的时间能力,或是翻译市场上职业译者的实践能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对翻译师资的要求,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来保证翻译师资的水平。首先,院系教学部门要调查研究、精心挑选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较为突出的老师作为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不能想当然、看文聘任意安排老师。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重点引进经过系统训练的本科翻译专业、硕士翻译方向,甚至曾经在翻译公司任职且有意从事翻译教学的人员充实到翻译教学的队伍中。再次,定期派出翻译任课教师参加有关翻译实践培训,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翻译教学能力。最后,教学院系可以考虑成立翻译研究中心等类似的机构,积极与市场对接,争取得到社会的认可,努力为翻译教师或学生搭建翻译实践平台。
2.2教学方法问题
“课外练习,课堂讲评”是传统翻译教学惯用模式。“将误句摘录下来,分门别类,予以梳理”,以便在上课时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讨论,老师进行小结。(刘重德,1994)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解太多,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即使上讲评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教师的动机固然是良好的,力图讲明道理,但客观上却忽视了翻译活动实践性较强的这一特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变满堂灌为精讲多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改进措施。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参与机会,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较大幅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两种方法以供参考。第一,“批评法”。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所谓“批评法”,就是在翻译课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完成翻译练习后继而对译文进行自我或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培养其应变、创造及译文鉴赏能力。“批评法”的实际操作方法简述如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在详解并例示一种翻译方法或技巧后,根据所讲内容给学生布置事先选定的翻译练习;练习完成后,各小组讨论每个成员的译文,取其精华,向教师递交一份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译文; 教师检查完每个小组的译文后,再对其分别加以评价,指出译文中的优点和不妥之处;最后教师把自己的参考译文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大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妥之处,如果时间允许,可继续进行讨论。第二,由四川外语学院肖红老师提出的“翻译作坊式”教学法(2005:140)。该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大致如下:教师先进行必要的讲解后给学生下发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遇到的难题,然后再独自完成。完成后,互相批改作业,并在小组中朗读自己的译文,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佳译文。各组被选的最佳译文在全班宣读,让全班同学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老师对译文点评。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2.3教材问题
南京大学冯端教授(转引自穆雷,1999)曾指出,“教材建设始终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要前提。撰写好的教材,不仅可以解决许多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翻译教材编写的理念直接影响到翻译教材编写的质量,而翻译教材的质量有极大地影响翻译教学的质量。
目前,我们翻译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翻译教材编写混乱,质量良莠不齐。据张美芳教授2001年的统计,目前市场上的英语翻译教材多达115种。到现在,新编翻译教材的数目还在不断地增加。不可否认,其中有不少优秀的翻译教材。但是,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一本为大家所公认的统编翻译教材。第二,翻译教材缺乏理论的指导,注重微观技巧,授之以“鱼”的东西过多,而获得“渔”的思维方法不足。教材多半过多关注简单的语码转换,强调一些脱离实际的机械性所谓“技巧”。而在翻译实践中,学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这些技巧。这种教材令学生走入更大的一个误区便是,“背下这些技巧便可熟练地翻译”。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会因此对教材失去信心,对翻译失去信心。第三,翻译教材时代气息不强。据穆雷教授的调查,很多翻译课老师认为,“统编教材内容和译例陈旧,体例不够多样”。译例没有与时俱进会大大削弱教材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其次,翻译题材过分强调文学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材的实用性。以往的大多数教材选用的体例多半是文学体裁,而很少有如经济、商业以及旅游等实用文体的翻译体例。而这些文本类型的翻译又恰恰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最可能碰到的类型。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要解决翻译教材的问题。第一,教育部应组织成立外语翻译教材编写机构,调集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学者按照新大纲编写高质量的统编教材。应对参编人员进行严格挑选。要从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教学经验、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遴选。第二,翻译教材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避免高谈阔论,也要摈弃“唯技巧是尊”的不协调现象。强调技巧的传授,更要强调思维方法的训练。第三,翻译取材要多样化。翻译的材料或范文可以是政治术语,著名人物的语录,以及文学名著,也可是新出的报刊杂志,泛绿文件、商业信函。教材的内容涉及面要广,如商贸、旅游、西方风土人情、民族历史等。
2.4课程定位问题
通常来说,“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是对翻译课的两种不同定位。“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这两种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学目的不同。加拿大学者德利尔指出,教学翻译也称“学校翻译”,翻译教学则与“职业翻译”息息相关。“前者是为了学习某种语言或在高水平中运用这种语言和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的文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作为检验外语教学的练习;后者则是要使学生学习在特定的场合下传递具体的语言运用,是要出翻译自身的成果。” 而传统翻译教学主要以培养学员的翻译技能为主。《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传统翻译教学一度混淆了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翻译教学也被等同于教学翻译。
我们认为,将翻译课的教学定位于作为外语学习手段的“教学翻译”是不妥的,因为这种教学定位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情况看来,无论是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都达不到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的“翻译教学”的要求。因此,将之完全定位于“翻译教学”也同样不现实。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翻译教学本科翻译教学应走出以“教学翻译”为主的老路,定位于由“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的过渡阶段,实现与硕士翻译教学的衔接;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走出“硕士下不来,博士上不去”的尴尬境地,应以培养专门翻译实践人才为主,以培养博士后备力量为辅,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在硕士阶段,我们仍需花大力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翻译硕士的学习应主要为本科学习的延伸,其培养模式应与本科对接,避免因脱节所造成的“下不来”的现象。
3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专门培养译员的教学机构却寥寥无几,社会所需的大量翻译人才几乎都是从高校的外语系直接输出。而且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大学外语院系本科仍将是中国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鲍川运,2003: 48)。因此,大学本科翻译教学的质量是翻译人才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致力于解决存在于翻译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才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质与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王树槐,栗长江.英语本科专业生翻译教学情况调查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8 (5):88.
[3] 韩子满.教师职业化与译者职业化—翻译本科专业教学师资建设中的一对矛盾[J].外语界,2008(2):35.
[4] 刘重德.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几个问题[A].
[5]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40.
[6] 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 Delisle,Jean,Lenseignement de linterpretation et de la traduction[J]. Ottawa: Editions de Luuniversity d Ottawa.1981.
[8] 鲍川运. 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