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摘 要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落实、推进和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其症结就在于辅导员专业化内涵的不确定性。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是一种学术职业,必须遵循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服务水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关键词 辅导员 辅导员专业化 学术职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最早产生于1953年的清华大学,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的短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暂时受挫,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得以恢复、直到新世纪辅导员工作的落实、推进和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00年7月,2004年8月,2005年1月和200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分别以文件、意见、令等形式频频发文对辅导员工作作出了相应指导和具体规定,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给予的高度重视。应该说,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教育部在2005年1月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同时指出:“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辅导员队伍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其症结就在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内涵的不确定性。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是一种学术职业,必须遵循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服务水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1 辅导员是一种学术职业
学术职业是欧洲中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促成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它的主要任务是思想和传授思想。学术职业的形成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又为学术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学术职业的从业人员在狭义上特指大学教师这一群体。我国辅导员是从教师或管理干部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专业化知识、技能,从事不同于日常课堂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且主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多方面服务的教育职员。以心理学的分类尺度为依据,我们暂且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智育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德育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智育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德育成果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待主客观世界的方式不断优化;高校专任教师主要履行智育职责,辅导员则主要承担德育任务;高校专任教师履行智育职责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形式,辅导员履行德育任务主要体现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各类辅导咨询中;专任教师需要把握学术前沿,辅导员更需要追踪理论动态;专任教师传授知识,辅导员则传播思想。可见,辅导员职业应该定位于学术领域,而不应是日常事务性的行政领域。应该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学术性要求较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上述多方面专业性服务的职业化辅导员,是学术职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职业存在的辅导员自身。
2 辅导员必须实现专业化
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学术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实现专业化。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2)班级管理;(3)学生学术事务指导、咨询;(4)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5)学生救助、资助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6)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咨询。从事具体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对相关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对相应工作方法有熟练的掌握,对工作技巧驾轻就熟。这都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譬如,按照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标准,将“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定名为“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须达到一定的准入门槛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全国统考。而辅导员工作内容之一的“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咨询”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师”素质;同时,由于师生关系有别于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又由于我国辅导员承担的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从事学生心理疏导和咨询的工作又有别于“心理咨询师”,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与此相类似的工作内容还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另外,辅导员在从事“政治教育与经常性思想工作”时,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更要有深刻的领会,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教育者和实施者的作用。可见,要想真正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绩效,真正为学生成才成长服务,必须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对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解,还有以下两种观点值得商榷:(1)辅导员的专业化应体现在辅导员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熟悉上。认为,如此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学生学术事务指导、咨询”。毋庸置疑,开展“学生学术事务指导和咨询”确实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辅导员也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甚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辅导员随堂听课。但如果将辅导员的专业化与学生所学专业打等号,不利于辅导员其他工作内容的实施,不利于辅导员的流动,不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2)辅导员的专业化应体现在辅导员自身所学专业上。这种观点认为,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学术地位就会提高,在学生中的威望也随之提高,工作绩效自然提升。不少辅导员也确实对自身所学专业深深迷恋。这种观点强调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提高与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望的关系,但因果倒置。辅导员通过专业化的“政治教育”、专业化的“班级管理”、专业化的“学术事务指导咨询”、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学生救助与资助”、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咨询”产生的德育教育成果,一定有别于专任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智育教育成果。正是这些有“别”的成果产生的绩效,给予了学生帮助才使得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得以提高,反之则不然。如果说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望高就能做好辅导员工作的话,爱因斯坦应该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辅导员了。
3 辅导员专业化遭遇的尴尬境遇
事实上,“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角度来看:一方面,强调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在现实中又违背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规律。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该学业类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开展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学生的管理和咨询高度专业化,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学生事务相关专业并经过大量的专业培训。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一些大学甚至还增设了学生事务方面的博士点,培养学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体系中,没有“辅导员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一直“专业”不起来。
笔者认为,辅导员专业化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应在原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校辅导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二是已经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辅导员队伍,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逐步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认证来达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辅导员作为一种学术职业惟有专业化才可能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教育报,2008-10-30(4).
[2]李正赤.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
[3] 杨建义.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中国教育报,2008-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