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2009-10-20 04:28亓玉慧
关键词:师生互动优化策略课堂教学

亓玉慧

摘 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师生互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一步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可帮助我们得出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质量,使师生互动更好地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08-03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本质上即为师生间交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交往,“教学是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深入研究师生互动的内涵,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及优化策略,不仅是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和改进师生关系的必要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间发生的各种类型、性质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发生的交互作用,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了深入地认识与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我们应该着重把握四点。

1.师生互动是师生间的双向交往行为。

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做出自己的反应,”因此,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并非只有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影响,学生亦影响着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交互的动态过程。教师作为“知之较多者”,在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优于学生,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学生的行为亦影响着教师的反应,教师的“因材施教”即为学生影响教师行为的一种表现。可见,双向交往是师生互动最首要的特征。

2.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

可以说,师生间的互动行为主要是围绕着这一目的展开的。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目的必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形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教学技能等也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乃至人格也将得到优化升华。

3.师生互动以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为中介。

课堂是一个弥漫着语言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对知识的讲授、解释、讨论、提问、纠正或修整等都离不开语言,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反馈也是以此为中介的。此外,非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可帮助教师调控课堂教学、增进与学生的关系。师生间的交往正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实现的。

4.师生互动是师生间情感交融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不是机械的、冷冰冰的个体,而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因此,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除了认知上的互动外,还有个体情感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深层意义上也是师生间情感交融、人格交织的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心灵碰撞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

二、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

1.课堂管理。

班级氛围是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可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在专制型的课堂管理制度下,教师以高高在上的态势看待学生,将学生看作被训导的对象,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虽然能够服从教师,却无法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在课堂学习中往往采取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民主型的课堂管理制度,则较易形成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其间师生平等,教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并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满足学生被爱与受尊重的心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2.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也是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能直接影响与学生互动的质量与效果。实践证明,教学技巧娴熟、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已有的教学理念对师生互动也有影响。持有传统教学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采取授受式教学,较少考虑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少,互动呈单向、线性状态;而持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自身则作为辅助者、引导者退居次要地位,主动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并能很好地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多。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对师生互动的质量与效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3.学生因素。

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影响师生互动的诸因素中,学生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影响着师生互动的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要受到学生的年龄、年级、智力发展水平、身心发展规律等制约;从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的角度来讲,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家庭背景、心理成熟程度、个性特征等各方面也制约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充分考虑学生因素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的重要前提,脱离学生因素的师生互动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4.空间因素。

空间因素同样是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的空间构成方式可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方式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以“秧田式”为主,在这种构成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有利于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及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监控,但不利于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圆桌式、马蹄式、半圆型、“蜂巢式”等便于交往和交流的座位排列方式,灵活选用合适的排列方式,可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与交流。

三、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优化师生互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合作,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具体有四个方面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更好地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彼此达成良性互动。正确的学生观包括三个内涵。

(1)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学生作为未成熟的人,在身心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未来充满信心,信任学生;即使对后进生也不能抱有“从小看大”的思想,将学生“一棒子打死”。

(3)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进入课堂的,在教学中不是纯粹被动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动性;而不是将学生单纯作为接受知识的器皿进行填充,忽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优化师生互动。

情感是促进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与教师展开课堂交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1)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与他们喜欢的教师接触时,能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并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各方面的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在课堂情境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依据学科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段或方式激起学生的情感,如,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朗读和添加背景音乐等均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3)调动学生情感还要求教师带着激情进入课堂,以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进入课堂情境并融入探索知识的境界,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有效利用非言语行为,促进师生互动。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热比经过实验提出一个公式: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非言语教学行为多的教师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被老师所关注;

(2)恰当、丰富的非言语行为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3)与言语互动教学课相比,非言语互动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课堂心态和知识理解起促进作用;

(4)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正是基于非言语行为对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的这些独特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在适当时机选用恰当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表情、体态等。在其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非言语行为是作为言语行为的辅助或补充,不能完全替代言语行为。例如,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后,教师尽管可以通过微笑或点头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但仍需通过恰当的言语行为做出点评或纠正。这样,才可达到提问的效果。

(2)注意非言语行为运用的数量。非言语行为运用过多会使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注意非言语行为运用的时机。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非言语行为,具有促进理解的作用;若在不恰当的时机运用非言语行为,则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不解,降低师生互动的质量。

4.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互动质量的重要一环,不断增强教师各方面的素养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亦是优化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师素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培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除了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不应仅局限在知识上,还应注意培养教师的情感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等,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富于时代感与专业性。

(2)个人反思。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可有效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增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进行日常反思的方式有教育日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日常反思是帮助教师跨越教学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效方式,可促使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行为,改进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0.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7.

[4]郑昕郁.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尚“和”心态[J].上海教育科研, 2007,(02).

[5]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

[6]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04).

[7]朱启美.师生互动教学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8]韩时琳.注重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高教研究,2003,(04).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优化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