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庆 陈利根 张凤荣
摘要 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观察1986-2006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人口增长具有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冲击响应强烈,而人口增长对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则相对较弱;进而验证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从人口增长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到人口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为协调“人口—(土地)资源”的关系,我国政府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应同时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把“先补后占”、耕地转用许可制度等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人口增长;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5-0111-06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特别是耕地资源,人均耕地占有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当前经济增长及人口继续扩张的驱动下,稀缺的耕地资源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占用压力。1996-200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约10%,人口增加约7 600万,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净减少量已达0.08亿hm2,建设占用耕地0.019亿hm2[1],人均耕地面积迅速从1996年的0.11亿hm2下降到2005年的0.094hm2。面对“吃饭”和“建设”的双重矛盾和压力,2005年胡锦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学术界已对耕地数量变化及经济驱动力[2,3]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且一般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对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内在关系的微观研究甚少,且回归分析一个变量对另一个(些) 变量的相互依赖关系,仅仅只是表明变量间存在某种紧密联系,并没有说明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以及影响方向如何,即相关关系的证明并不能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也许变量之间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显著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4]。因此,本文试图采用1986-2006年的年度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进一步分析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以期对协调“人口—(土地)资源”的本质关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所启示。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 研究方法
随着现代经济计量方法的发展,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数学方法,为研究非平稳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手段。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是研究变量相互之间冲击的影响与反映的重要方法。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误差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8]。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即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5]。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可以定性且定量揭示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系统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自身以及另一个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而协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够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则称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协整的,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6]。Granger因果关系是指对于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过去到现在的值预测Y,比不用X的现在及过去的值预测Y所得的预测值较为优良,那么,就存在着从X到Y的因果关系[7]。也就是,如果X有助于对Y的预测,则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则X不是Y的Granger原因。Granger(1988) 进一步指出[8],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意为着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或至少一个方向的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的方向还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而在非协整的情况下,则任何Granger原因的推断都是无效的。当然,在进行这些分析以前,还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及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VAP)。
1.2 研究思路与步骤
①运用ADF检验方法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以避免时间序列不稳定而导致的伪回归现象。②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计算脉冲响应函数;③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④运用ADF和PP检验方法同时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以避免时间序列不稳定而导致的伪回归现象;⑤提出假设——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⑥运用Engle睪ranger的两步法检验变量序列的协整性;⑦在变量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下,验证假设,即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上述所有步骤均通过Eviews 3.1计算完成[9~12]。
1.3 数据说明
建设占用耕地数量:采用1986-2006年的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CLOC)作为衡量指标,数据采集来自《中国国土资源年鉴》(1999-2007年)以及《中国土地资源》(李元,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选取了统计指标总人口(TP)来衡量。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为消除异方差性以及使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所有数据均进行对数变换,分别记lnCLOC与lnTP。
2 计量结果分析
2.1 平稳性检验
为了研究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的相互冲击和响应效果,我们首先要在检验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两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 3.1得到表1,结果表明,1986-2006年的建设占用耕地数量(lnCLOC)和人口增长(lnTP)序列的原水平值的ADF单位根检验值都大于在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未通过检验,即两个序列是非平衡的;但各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lnCLOC)和人口增长(lnTP)序列的原水平值的ADF单位根检验值均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序列已经平稳。由此说明各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即lnCLOC~I(1),lnTP~I(1)。
2.2 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
运用Eviews 3.1软件,建立建设占用耕地数量(lnCLOC)与人口增长(lnTP)之间的VAR模型,通过不断模拟,得到VAR(5)模型,此时AIC与SC值均达到最小(以AIC准则和Schwart原则为依据),效果较好(见表2)。
2.3 脉冲响应分析
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采用渐进解析法计算响应函数的标准差,为获取的预期效果,本文将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定义为20(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