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内涵的理论探讨

2009-10-16 09:21刘纯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年5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刘纯彬 张 晨

摘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资源型城市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实现绿色转型。本文构建了绿色转型三维结构模型,在比较分析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差异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绿色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与一般经济转型存在显著不同。相较而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强调绿色经济的实现而非仅为避免“矿竭城衰”;强调产业内劳动力质量的挖掘提升而非产业间劳动力数量的转移安置;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非脱资源化发展;强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保护而非生产过后对污染的治理;绿色转型注重企业绿色运营制度和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注重资源型产业的绿色改造及产业体系整体的绿色重构;注重转型过程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及其自身的绿色约束和监管。总之,绿色转型明确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及方向,是更加切合实际的先进转型模式,值得我国资源型城市参考并推广。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三维结构模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5-0006-05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型城市一直是我国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基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资源濒临枯竭。近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加之此前第一批确定的12个城市,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已达44个。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央财政将给予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1]。然而,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且任何一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经济转型,都必需支付转型成本,若全部等待资源枯竭后获取政府财政援助,不仅将为国家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资源濒枯的状况也会使城市发展限于被动。为避免矿竭城衰,资源型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早动手、早谋划,及时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在3月6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拉动内需改善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构成,其中约有2100亿将投向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建设,这更为资源型城市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革新,摆脱传统经济的黑色束缚提供了良好契机,资源型城市应把握时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不仅要转型,而且要实现绿色转型。

1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三维结构模型

绿色转型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3]。其核心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就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相分割的发展形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形态的转变。为使绿色转型内涵更加立体化直观化,笔者建了绿色转型三维结构模型,见图1。

通过该模型将绿色转型进一步定义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原因维),通过改变企业运营方法、产业构成方式、政府监管手段(方法维),实现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和政府绿色监管,使传统黑色经济转化为绿色经济,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模式(效果维)。该模型提出基于以下思路:首先,“为什么要进行绿色转型”,即三维结构模型原因维,它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共同构成,剖析了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内在动力;其次,“怎样进行绿色转型”,即三维结构模型方法维,它由企业、产业、政府共同构成,阐述了实现绿色转型的具体可操作途径;再次,“绿色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即三维结构模型效果维,它由以上两个层面共同构成,原因层面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法层面包括企业绿色运营、产业绿色重构、政府绿色监管,它们对绿色转型应达到的目标效果做出了系统评价。

1.1 原因维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向资源进行索取,向环境进行排放,一直采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尤其是众多资源型城市,经过常年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的资源开采,各类高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源损耗严重,城市环境急剧恶化。然而,人们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愿望并没有减退,对物质的追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人们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迫使资源型城市进行绿色转型。

1.2 方法维

绿色转型微观主体——企业。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而获取盈利,从事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因此,若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首先要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塑造绿色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实现企业的绿色运营。绿色转型中观主体——产业。产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绿色重构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因此,推进绿色转型必须从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出发,把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

点和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绿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经济的产业化经营,进行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建筑业和绿色服务业的构建及重组。绿色转型宏观主体——政府。政府是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绿色监管[4]。政府绿色监管包含对市场运行的外部监管和对自身运行的内部监管。

1.3 效果维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原因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因素系统运作的结果,四大因素的内部矛盾构成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直接动力,因此从这四因素出发对绿色转型进行评价,有助于观察经济社会发展中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运行中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分析矛盾的激化缓和程度;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具体方法和实现途径是企业、产业、政府三大主体的绿色转型,三大主体直接关系着资源型城市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绿色转型效果。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上述四大因素和三大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绿色转型若想顺利进行,必须关注各因素主体的发展,协调因素与主体间的关系。

2 资源型城市的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

虽然当前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理论研究尚不多见,但是对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

的研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是指将城市主导产业由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产业转向其它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规避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对两种转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绿色转型内涵。以三维结构模型为基础,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因素和企业、产业、政府三大主体角度对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加以比较,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见表1)。

2.1 经济因素

资源型城市的一般经济转型对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的要求低于绿色转型,由于开采能力下降和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型主导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原有产业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致使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城市竞争力下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较多的强调规避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的城市经济大规模衰退和停滞,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首要任务则不只是避免“矿竭城衰”的问题,而是追求一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

2.2 社会因素

资源型城市,尤其一些老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濒临枯竭,大量工人需要转移到其他产业,为资源型城市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不仅如此,由于资源开采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产业结构单一,使得城市对于技术水平的需求也较低,因此城市工人总体文化素质偏低,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型城市劳动力的转移。提高资源型产业从业者素质,及时妥善地对下岗工人进行产业间转移安置显得十分重要,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劳动力再就业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中亟待解决的社会任务。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强调的并非产业间劳动力数量的转移安置,而是产业内劳动力质量的挖掘提升。表现在:绿色转型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的,因此在实施转型过程中,随着新型绿色产业体系的全面构建,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而言,一般经济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侧重的是将从业人员原有的资源型知识结构与劳动技能,更新为能够满足非资源型产业就业要求的知识结构与劳动技能,以实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而绿色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则侧重劳动力专业素质的深度培养和人力资本潜力的深度开发,以适应先进的绿色生产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本提升成本向生产系统的内化,为推动绿色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做好人才准备。不仅如此,绿色转型不但注重劳动力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加强了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等生态文明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培育公民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如果说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及产业间的转移安置是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那么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则是在绿化经济、节能减排过程中,为人类营造出一个适于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共融。

2.3 资源因素

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强调脱资源化,强调以资源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结构必须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培育发展非资源型接替主导产业,形成新的具有发展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结构。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则强调资源的减量循环、高效利用。这一点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情况一,对于资源濒临枯竭的资源型城市,为避免矿竭城衰,其绿色转型也必然是脱资源的。但在脱资源转型同时,又必须重视绿色化生产,即培育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不仅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而且在生产的同时还要建立起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情况二,对于资源尚充足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则无须刻意强调脱资源化,认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现有不可再生资源,深度挖掘资源潜力,继续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资源潜力的挖掘和拉动作用的发挥,决非对资源的量的依赖,而是必须建立在资源减量循环、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将传统粗放型开发使用模式转化为绿色集约型开发使用模式,将原有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的产业链条进行绿色延伸,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把生产环节纳入无废的或变废为宝的循环流程,引导资源耗费型生产模式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产模式转变。

2.4 环境因素

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的研究多是以环境修复治理为主要手段,强调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但是对转型后替代产业发展运行中的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仍重视不足,虽然在转型过程中也注重并加强了环境保护,但总体来看,多数措施治标不治本,都是依靠增加专门性治污成本投入的方式进行环境的改善,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生态环境的绿色保护机制。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则转变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既对已往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又在转型同时对生态环境可支撑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承载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全方位构建起生态环境的绿色保护机制,对转型后经济运行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使生产系统本身具备了环境保护能力,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向生产系统的内化,形成了一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开展的新型生产模式。

2.5 企业主体

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过程中强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一方面,长期以来,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主体的资源型企业,一直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负担过重,为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企业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无法避免,使得企业发展目标与城市长远目标难以统一,严重影响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速度及长远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特别强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创新主体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中对企业提出的另一要求。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要求建立绿色企业运营制度,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间绿色供应链的延伸为依托,以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以循环科技的研发使用为支撑。这种新型绿色工业化模式对企业做出的发展规划更加具体,为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中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6 产业主体

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的本质和核心问题是进行主导产业的转型,选择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用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主导产业替代原有资源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复兴。离开主导产业转换,转型便无从谈起,所以主导产业转换是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往往都在工业领域,因此一般经济转型中的产业体系重构往往是以工业为突破口带动其它产业转型的,在此过程中工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则不同:首先,如前所述,绿色转型并没有脱资源化限制,因此其转型主题也并非仅仅围绕主导产业转换展开。对于资源濒临枯竭的资源型城市而言一定要进行新兴主导产业的培育;而对于资源尚充足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绿色转型必须遵循‘循序渐转的规律。如果在产业绿色转型的初期就大量放弃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加工产业,把创新和转型的重点放在产品创新和发展与资源型产业较小关联的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兴产业上,由于转型的难度较大,很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6]因此,不应过早抛弃资源型产业及其对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无须刻意强调它的退出。然而不强调资源型产业的退出并不代表对传统生产模式依赖,而是要改造传统模式,对资源型产业植入绿色活力,通过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延长资源型产业生产链,最大限度的延长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其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也强调新兴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壮大,然而与一般经济转型不同,这种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最终目的并非接替资源型产业,而是通过自身的绿色升级实现与资源型产业的配合,共同支撑经济发展,最终完成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再次,绿色转型最终要实现产业的绿色重构,即建立绿色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并非像一般经济转型那样必须以工业转型为先导和突破口,而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全方位的同步绿色化构建。最后,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对新兴接替主导产业的主要选择标准是这一产业必须要“充满生机活力”,这种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必然是能够防止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然而该主导产业的培育过程并没有强调绿色化,即这种新兴主导产业在推动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同时,可能依然潜伏着生态隐患,未彻底摆脱黑色经济的增长模式。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对产业的要求则不只需要“充满生机活力”,还进一步要求“绿色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绿色产业体系没有生态环境的后顾之忧。

2.7 政府主体

资源型城市的一般经济转型理论注重了政府对重大事项的统一部署、科学决策,指出政府应协调各方面利益,从以下环节进行统一督导:对有利于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重要科研项目进行组织开发,对企业转型及产业重构进行扶持、监管、奖惩,出台各种配套政策,如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等保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等。尽管这些政府职能的行使对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政府在一般经济转型过程中仍只是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讲,较多注重了监管“别人”的职责,而忽略了本身的自我完善。

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政府弥补了这一缺陷,转换了角色,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绿色转型中的“局内人”,不仅对各因素与主体进行有效的协调监管,制定绿色标准和奖惩办法,保证绿色转型的顺利实施,而且加强了对自身的绿色约束,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最大限度的杜绝办公浪费,营造出廉洁高效的绿色政务环境和内外兼顾的绿色监管体制。

3 结 论

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不同,二者并非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绿色转型改变了资源型城市一般经济转型中彻底脱资源化的转型理论,强调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和资源尚充足的城市,要分情况处理资源的使用及主导产业的选择,同时特别强调转型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循环经济技术的使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说一般经济转型探讨的是资源型城市如何有效“脱资源发展”的问题,那么绿色转型则是在探讨资源型城市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总之,绿色转型是比一般经济转型更加切合实际的健康先进的转型模式,它突出了转型的目标及方向,比一般经济转型具有更高层面的追求,值得我国资源型城市参考并推广。

(编辑:李 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朱剑红.国务院确定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N].人民日报,[2009-03-06](16).[Zhu Jianhong. State Council Designated the Second Batchof Resource瞖xhausted Cities [N]. People's Daily, [2009-03-06](16).]

[2]王志锋,赵鹏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转型战略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70~73.[Wang Zhifeng, Zhao Pengfei. Impetus瞐ttenuating Resource瞓ased Citi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Though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5): 70~73.]

[3]太原市委市政府.推进绿色转型条例(草案)[EB/OL].中华再生资源网,[2008-05-16].http://www.crrj.com/zcshow.asp?id=396.[Taiyuan Ci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Acts of Promoting Green Transforma瞭ion (Draft) [EB/OL]. WWW.CRRJ.COM, [2008-05-16]. http://www.crrj.com/zcshow.asp?id=396.]

[4]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302.[Zhang Bingsheng. Exploration of Green Economics [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5.302.][5]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Qi Jianzhen. Transitional Study of Resources瞓ased Cities [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4.64.]

[6]张艳,李黎聪,杨征.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根本途径[J].太原科技,2008,(11):15~16.[Zhang Yan, Li Licong, Yang Zhe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General Way of Realizing the Green Industry Transition [J]. Taiyua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11): 15~16.]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克拉玛依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