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 虞海霞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社会就业岗位的总体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却持续攀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形势;应对措施
从2008年9月开始,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开来,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社会对就业岗位的供给总体在减少,但大学生就业人数却持续攀升,这对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1.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明显减弱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的经济增长也不例外。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增速降到个位数。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并在记者会上坦言“保八”有一定难度。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期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5%。毫无疑问,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对就业需求的降低,就业难度增大,这无疑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蝴蝶效应”将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从目前看,金融危机对众多行业的就业需求抑制效应明显。金融、保险、房地产、汽车、航空、广告等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危机的影响,这些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员需求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减少,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20%左右,国企、外企、三资企业减员增效。这都导致企业用人需求量的大幅缩减,全社会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出现明显萎缩。同时,一些企事业单位因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发展前景不确定,因而,在新增就业方面采取观望的态度,这直接导致校园招聘活动的普遍减少,招聘单位数与提供岗位数都明显“缩水”。
3.企业裁员与“海归”派回归挤压毕业生就业空间
除了从需求方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遭遇到了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然是一种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冲击。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胁。由于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大量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在毕业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更有原本在海外工作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人员,他们都有可能回国寻找就业机会,这无疑对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形成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这无疑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在企业被裁职员与“海归”派的双重夹击下,在经验与学历的强力竞争下,国内大学生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4.毕业生供求结构的区域失衡带来就业困难
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呈现不平衡,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中西部基层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影响最大,大批进出口公司、中小型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因此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仍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選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结构的严重区域失衡,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对就业区域高期望值的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阻碍了就业。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大学生却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二、目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九项新的政策措施推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教育部日前联合其他15个有关部委以空前力度出台了一整套新的配套措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共制定了17个配套文件,包括9方面、60多条新政策措施:一是以更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就业可享受学费补偿等新增优惠政策;二是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出台了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等一系列新政策;三是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毕业生,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社保补贴从项目经费中支出;四是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项目规模扩至5-7.5万人,同时推动地方项目招募15万人;五是中央财政补贴服务外包企业,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5年吸纳百万毕业生,同时建设大批学生培训基地;六是增招5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七是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改革,强化顶岗实习,落实“双证书”制度;八是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九是加强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创业的过程,就是促进发展、带动就业的过程。一方面,对毕业生应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将创业能力测评、企业家才能教育、就业心理引导等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社会应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有利的创业平台。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各级政府应出台具体的优惠措施。例如,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等多项优惠措施。
3.高校应转变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能力。首先,高校要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急迫的要求,努力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招生人数、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尽可能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其次,高校要贴近市场脉搏,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以往以学校、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最后,高校必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实践实训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建立健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程服务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高校建立健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对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实施普遍的职业指导,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这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职业的关系及其发展,其内涵是良好就业、较高质量的就业。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掌握合理选择专业与职业方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进而有一个正确定位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通过课堂、讲座、训练营、工作坊、网络等方式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所需要的生涯教育、知识技能教育。对低年级学生,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提早树立职业目标,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有针对性地按照职业要求来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对高年级学生,通过教育指导,以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地区、行业、职业、职位,促进人职匹配的程度,达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5.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
到政府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减少的危机形势下,毕业生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调整薪资待遇的期望值,不少大学生习惯将自己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与薪资待遇挂上钩,在这种片面的理解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不少机会。在目前情况下,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经验的积累远比金钱的多寡来得重要。明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时,尤其需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发展目标。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除了部分技术性岗位外,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的机会,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渠道来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鸣.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应对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2] 陈宁等.科学就业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J].思
想教育研究,2009,(1).
[3] 史淑桃.大學生就业质量趋势下行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
社会科学,2009,(3).
[4] 梁树初.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分析指导[J].消费导刊,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