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立志 周 艳
摘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给湖南的高职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挑战。文章通过对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探讨了把握机遇、正确应对挑战的策略。
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高职教育;机遇;挑战
两型社会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基础是提高人的素质。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国策。因此,两型社会建设对于教育具有长远的促进意义。但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起步阶段及建设过程中,高职教育既面臨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高职教育的机遇
1.民生政策将使中国进入民富的社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并实施民生政策。农业方面,有免农业税、种粮补助、养种猪保险补助、农民生产小额贷款、扶贫开发政策、科技三下乡、村村通公路、农业开发低息贷款、老少边贫地区财政补助;全民义务教育免费、职业教育补助、困难学生助学金、义务支教、贫困女孩春蕾助学行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民政部门救助、扶贫医院;拖欠农民工工资处罚管理;等等。城镇方面有:低保户政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廉租房政策、住房公积金、贫困户慰问、下岗再就业政策、4050人员再就业、下岗创业小额贷款、下岗再就业免费培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交点等等。可以预见,5-8年以后,中国将进入一个民富的社会。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7年的调查,农民攒钱最主要的用途是:子女教育、建房/装修、买农资、医疗/养老。调查显示:33.8%的被访者攒钱首先的用途是“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到农民都有钱投入子女的高等教育的时候,那么,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加强。
2.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人口与产业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湖南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确定:2020年,湖南总人口将达到8.3千万,城市人口5.3千万,14个中心城市人口4千万,63个县城人口1.3千万。长株潭城市群:28个城市(3个经济特区,8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62个区),面积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千万,城市人口4.4人口,11个主要城市人口3.8千万,17个县城人口0.6千万。三个经济特区:长沙、株洲、湘潭,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1千万,三市中心城区人口1.6千万。200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6366万人(《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就是说2020年的时候,湖南的人口将净增2000万。这对于湖南的高职教育将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其次,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形成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建设30个技术创新平台、12个特色专业园区,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民用航空航天、新能源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生物产业将重点实施流感疫苗、人参生物药、抗生素原料药、优质高产粮棉油杂交制种等重大项目,努力形成年产600亿元的生物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领域,突出发展具有区域优势和湖湘特色的物流、文化和旅游三大领域,建设中部具有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这种产业发展的高移趋势对于高职教育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挑战
首先,高职院校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WTO承诺对教育服务产业开放。教育按照服务贸易的规则,其市场将逐步开放,首当其冲介入中国市场的将是职业技术培训领域,这是由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和我国职业教育市场潜在的巨大利益决定的。与发达国家先进、成熟、完善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的高职院校缺乏独立自主和灵活的办学机制,从专业设置、招生、学籍管理到学生成绩鉴定、毕业证发放等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规则。国外高职院校在WTO框架下将继续加大到我国争夺高职教育市场的力度。而国内公办、民办、企业办、行业办的独立院校、高职高专及高等技校也存在继续增加或扩大的趋势。在生源竞争方面,发达国家的学校、国内省部属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
其次,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资金极度紧缺,严重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一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及后勤社会化融资等几个方面。但目前,除政府的投入尚有保障以外,其他三种已经达到了极限:银行贷款政策已经受到控制;后勤社会化融资方式如学生公寓、食堂等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其他如向教职工、企业借款也被使用过了。于是学校想继续扩招增加学费收入,但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又减少了招生计划并规定未来5年内高校的学费标准也不准提高。与此同时,市场筹资方式所发生的利息与回报,已经使这些学院进入了还债的高峰,每年的收入除了维持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和还债外,所剩无几。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
第三,高职院校远离社会、产业办学,产学研相结合难以深入。我国经济的现状是非均衡发展,许多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拿湖南和广东比较。200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31亿元,占总值的1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占总值的42%;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占总值的41%。同年,毗邻的广东省生产总值为25968.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36亿元,占总值的6.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0.62亿元,占总值的5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6.57亿元,占总值的42.23%。湖南省的生产总量只是广东省的29%。湖南省不但经济总量较小,而且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化进程较慢,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湖南省也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因此,经济不发达地区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偏少。其次,经济不发达地区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又使得毕业生纷纷“孔雀东南飞”,挤到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型城市里去。于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只得面向沿海等发达地区培养人才,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以保持稳定的生源,其结果就造成了当地投资建设的高校没有为本地培养人才;同时,其他面向当地服务的项目如职业培训、转岗培训、农民工上岗培训和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大量开展起来。现实中,不少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社会、企业的实质性联系很少,明显存在地方院校远离地方经济社会办学。当地政府领导看不到地方高职教育的价值,难以高度重视当地院校的发展。远离社会、产业办学,产学研相结合难以深入。
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策略
1.积极主动地融入市场,培育市场经济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按照市场规律去转换办学体制并从中获得办学资源。《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实施多元化办学。如集团化办学,是通过联合其他学校、中介、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等组成高职教育实体。我们可以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校校之间和学校与中介单位之间的联系,整合相关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而国有民办是指在所有制性质保持“国有”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按照承办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原则,将学校的全部财产权有偿租赁给“国有民办”学校,实行依法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办学形式。这种学校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资产国有化,做到办学自主化,机制市场化,经费自筹化。还有连锁化、股份制办学等都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新的发展。在保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促成政府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争取政府、社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各种资源与资金的支持。目前普通高校所办的二级学院,大多采用的是国有民办的形式。发达地区也有学校通过实施多元化办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其次,我们要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扎根地方,不断拓宽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路子,调动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办学积极性。我们既要继续积极地“鼓与呼”,争取当地政府的更多的直接投入,又要想方设法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拓宽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路子。如面向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促使专业技术含量高移,真正落实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开办当地经济建设急需的职业培训,如针对当地需求进行在职人员培训、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组织教师为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服务,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专业服务,为当地企业进行无偿实习,或向社会组织或个人开放图书馆及信息咨询业务,开放学校的文化体育场地设施等。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600万新增劳动力,其中只有9.1%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劳动力输入地已呈现严重的职位空缺,尤其是“技工荒”。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第三,按照湖南的发展目标,2020年总人口将净增2000万。高职院校应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稳定并适度发展办学规模,增加生源以改善办学条件。公办高职院校计划经济的观念还比较浓厚,学校习惯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办事。如招生方面,对想来就读的线下学生没有重视;教学中,有的老师还看不起学生,把自己的教学当成“麻布袋绣花”,没有想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评价学生时仍然以精英教育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样就放弃了这些生源及其学费收入。相反,民办院校新生的成绩更差,许多就是高考落榜生,但他们收留了这些学生,有的教好了他们,让他们“好就业”,其中不少还“就了好业”,这些民办院校也就得到了发展。这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应该学习民办院校。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执政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多年来,高职院校通过贯彻执行《决定》精神,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使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高校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有的领导干部仍存在与市场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有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意识不浓厚;有的重视规模的扩大,轻视内涵建设和质量的提高;有的考虑近期发展较多、注重长远发展不够;有的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等等。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尤其是科学发展能力既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之一。
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大多是从教学岗位走上来的,往往对教学业务与管理十分内行,但比较缺少市场意识、资源意识、经营学校意识,缺少资源整合、资金筹措能力和经验。因此,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源整合和运作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软资源的整合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强做大高职院校为目标,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内在动力为宗旨,改革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科学管理机制、队伍激励机制,提高办学软实力。二是提高硬资源的整合力。高职院校资金短缺仅靠政府拨款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还要想方设法拓宽资金渠道,利用现有资源,拓宽为社会、为企事业服务的渠道,通过对学校资源(资产、资本与队伍等)合法有效的运作,提高学校的融资能力,建立学校的造血新机制,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营养。三要通过加强学校的经营管理,降低办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采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高校被推向社会、推向市场,高校管理中的市场成分已经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的管理体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管理组织。如果我们把高校培养人才看作“生产”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高校“生产”过程有其特殊性,即“生产”难以定量化和“生产过程”难以阶段化,由此造成整个“生产线”的职责分工并非一清二楚,有时是模糊不清的。所以,高校内设的管理组织结构最好是扁平化、网络型的。如果把职能部门分得很细,工作范围分得很具体,容易使一些职能部门将自身的地位固化甚至異化,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在管理制度上,要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采用竞争与合作的规则,设计良好的制度,让制度促使人们积极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在分配体制上,要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调动学院各方面的积极性,围绕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的,齐心协力办大事、办成事。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激励各个方面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干事、干好事,以促使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其次,重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人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积极参与,那么,这所学校要办好是很难的。只有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增强其对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学院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知识型人才最注重的4个需求要素依次是“个体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金钱财富”(7.07%)。高校教职工这个知识型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管理决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制度化、约束化的管理体制,所以,需要构建人本化的高校教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 岳冠文.重点布局五大示范区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发
展[N].长沙晚报,2008-07-09.
[2] 2006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湖南省
统计信息网.
[3] 2006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广东省统
计信息网.
[4] 肖云林.发挥高职优势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N].中国教
育报,2004-10-21.
[5] 时颖.我国知识型人才的激励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