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林
一
1965年睁开眼睛来到人世,1984年大学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四十四岁的年龄,二十五年的教龄,当我把这些列举出来时,真的,我不知道这些数据代表着什么。
刚走出校门,那时豪情满怀,钱梦龙、于漪、魏书生那一个个教育家便是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如同现在的年轻人崇拜“超女”一样,如醉如痴,如痴如醉。
刚走上讲台,激情万丈,“六步教学法”“作文三级训练体系”“三主教学观”那一个个教学流派便是自己奉为“神圣”的经典,在自己的三尺田地里,乐此不疲的耕耘着。
终究一事无成。
骨干教师的缺少,时代造成的青黄不接,加上自己那股年轻人的冲劲,不幸过早的被领导看中,毫不留情的推上毕业班教师的行列,欲罢不能,欲下不能。
分数,分数,成绩,成绩,如一道道紧箍。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领导的信任,家长的期盼,学生的渴望,“毕业班”三个字千斤重啊!
一切为了中考,中考便是一切。
蓦然回首,已人到中年。
二
当你把快乐分给别人的时候,你便有了两份快乐;当你把烦恼分给别人时你便有了两份烦恼。这个道理似乎是一夜明白的。
为什么不能多笑一些呢?是的,应该笑起来,让学生们都笑起来,快乐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
笑一笑,十年少啊!
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快乐是学习的源泉。
带着一份好心情去上课,才能带着一份好心情回家。
学生也是一样的啊!
于是,我便成了快乐的船夫,满载歌声,满载笑声,一篙一篙地把学生送到知识的彼岸,尽管航行的路上充满艰辛,充满汗水,但我们是快乐的。
我和我的学生是一群快乐的知识探求者。
快乐便成了我的课堂的主要元素。
三
不知什么时候,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总喜欢说这些孩子。
也许是女儿刚到自己的肩膀上的时候,对学生的称呼不知不觉的用“这些孩子”代替了;也许是每一届学生中都有那么几个“鬼精灵”,瞧他们的调皮样子,不由得你不去怜爱,于是“这些孩子”这个称呼就悄悄地产生了。
是孩子总是多事的,对孩子总要宽容的。
爱看孩子考出好成绩时兴高采烈的神情,爱听孩子心情烦恼时喋喋不休的话语。
班上总是有那么几个成绩不稳定的孩子,成绩今天上去了,说不定明天又掉下来了。怎么办?怎么办?找他们谈谈,又担心对他们造成过大的压力,不谈一谈,又担心他们无所谓。
班上总是有那么几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说不定哪一天靠在桌子上说自己不舒服了,于是嘘寒问暖倒开水,急急忙忙送去医院,找医生、开票、打针、吃药,通知家长,然后又屁颠屁颠的回来上课。
班上总是有那么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孩子,说不定哪一天老毛病又犯了,于是苦口婆心,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耐心到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一不小心自己成了最有爱心的老师。
爱,成了自己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四
文章里有悲,有喜,有苦,有乐。
北国风光里,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雪的壮美;四月大地上,我和学生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
我们曾在“故乡”中苦苦寻找那失去的“神异的图画”,为“闰土”的一声“老爷”感到哀叹,也为“杨二嫂”的一幅手套感到愤慨。
我们随着杜小康的鸭群一起走上“孤独之旅”,那无边的芦苇使我们感到烦闷,而那一场暴风雨我们又一起走向坚强。
诸葛亮的忠诚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唐雎的胆识又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豪放派的阳刚之气使我们想跃马边疆,婉约派的阴柔之美又使我们想在小径徘徊。
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文学殿堂,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跳,一起唱。
就这样,我在我的课堂里,带领着我的学生,去感想,去思考,去探究,去求索。
五
有人说:做事要有激情。做人也一样,人没激情就废了。
有了激情,就有了干劲,有了干劲,就有了活力,有了活力,就会有别人所没有的感悟和智慧。
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感到陶醉,也为自己课堂上的失误感到后悔,为弟子变成铅字的佳作感到沾沾自喜,也为弟子的考试失败而痛哭流涕。
而这一切,都是来自那一股激情啊!
六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电脑高手,读大学时,计算机只是脑中的一个名词,是什么模样只能凭自己的想象了。
从来没有想到能拥有自己的教学网站,ABC都不懂,又如何能和ASP、DIM打交道。
但结果自己做到了。
互联网打破了教学的空间观念,也打破了教学的时间观念。我和我的学生就是这网里的一条鱼,快乐地游来游去。
从学校的学习到家庭的延伸,从知识的查找到问题的探究,从静心感悟到互动交流,我的教学网站是一个舞台啊,学生们在上面尽情挥洒他们的才智、他们的聪睿、他们的情感。
七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愉快教学,关注过程,建构主义。
创造思维,合作观念,探究意识。
这些名词在我眼前不断飘来飘去,正想方设法钻进我的脑海。当然,这类的名词还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昨天,这些名词似乎清晰了一些;今天,似乎又朦朦胧胧了。我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这些名词太新了。
想奋力抓住它们,而它们却像泥鳅一样滑;想不理它们,可今天的教学没它们可不行。
八
生活总是那么多无奈,无奈中总有那么多感慨。被世人称为蜡烛称为春蚕,但自己始终明白,自己这份工作就是用来养家糊口的手段。
曾经辉煌,曾经耀眼,曾经失落,曾经徘徊。
为辛辛苦苦辅导出来的状元学生远走高飞后不给自己来一封信而伤心过,也为自己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街头相遇的冷淡而痛苦过,更为自己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荣誉后得到的种种不平而彷徨过。
蓦然回首,平平淡淡才是真。
教师这份职业是高尚的,教书育人,传播文明,而教师这份工作却是平常的,日落日出,养家糊口。
为教师的不平待遇慷慨激昂过,为社会的世风日下痛心疾首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振臂欢呼过,激情过后,从不忘记自己三尺讲台里的教案试卷作业还有那些鲜活的孩子们。
在教师这条路上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走着,教师这条平平淡淡的路就这样在脚下平平淡淡的延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