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军 吴耀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其中,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需引起我们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考虑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寻找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以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当前,大学师生之间情感缺失、淡化现象十分明显。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同时高校开设的课程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极大地侵占了师生沟通的时间。因为课时少,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赶教学进度,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很少,课堂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师生交往中。师生除课堂交往外,课后各自行色匆匆,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感情沟通渠道明显变窄。
师生关系疏离,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落感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来看,他们处于既成熟又不完全成熟时期,他们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中学时代几乎处于封闭状态,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具有社会倾向性,对社会现实问题或事件比较敏感和关心,所以,迫切需要教师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给予指导,使他们理智地观察、理解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课堂单向灌输多,教学方式简单化或机械化由于师生各自扮演角色的制度性限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间只是一种单向的授受关系,是“你讲我听”的关系,而非双向的互动关系。此外,多媒体教学的盛行对提高教学效率虽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更多地表现为人机对话,导致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对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割裂了教育两大功能——“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互动式教学法的特征
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西方成人培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个从满足受训对象的有效需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人才产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教师自身水平与教学效果提高为目的,通过教与学全方位的相互促进和沟通来达到目的的过程。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不同,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它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过程上,而不是放在衡量成绩结果上;应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而不是知识本身,毕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力的环境,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概括来说,互动式教学特征如下: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是主要通过课堂被动听课获取知识,而是主动地通过讨论、查询、交流等方法获取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能力等特征制定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成长中去探索,在发展中去挖掘个人潜在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
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获取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不是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人才,而是那些有能力获取知识的人才。互动式教学着眼于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强调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能很好地掌握了教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被禁锢了。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分组讨论和相互交流等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面培养学生互动式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互动式教学采用对学生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的成员协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体精神。此外,在获取资料、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互动式教学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交往而非实践。而教育的客体是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内容,即知识、技能等等,教育的辅助设施构成教育的条件或环境。教师、学生与这些客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相互作用就是教育实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定无疑是教育的基本关系,所以高等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矛盾。而这个交往矛盾的解决则是教育实践的现实化,即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完成和学生在知识领会、技能把握和道德体会方面的长进。新时期师生关系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是我们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即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但这个实践目的本身也内含着交往目的,即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识与认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受教育者)都是人,即主体。当然,在主体性程度上,两者是有差异的。一方是相对成熟的具有某种知识或技能优势的主体,而另一方则是尚未成熟或虽有一定成熟度但没有知识、技能优势的主体。高等教育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实践的性质,而高等教育的两端均为主体,决定了它必然以交往作为活动的形式。所以,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实现与学生的健康交往,建立良好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达到教育的实践目的。
高校师生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特点。在大学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特征,教学过程必然会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交流的、充满乐趣的过程,成为师生平等协助的统一过程。在教育学者看来,整个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高校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在教育过程中展开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传授知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反应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提问和与教师进行讨论,可促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到自身价值得以充分实现。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心理交融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心理交融为前提;而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为师生心理交融创造了条件。当教师能够分享学生的欢乐、能够明白学生的苦恼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时,当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追求和期望并自觉地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行动时,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就有了融洽、沟通的层面,师生交往也有了更多的喜悦和欣慰。
互动式教学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是抓住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师”与“生”这两个主体。它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相互作用,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使教学过程最终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具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优点。互动式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到、学会、学好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使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最为理想的情况是教师传授的所有知识被学生全部有效地接受并掌握。因此,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倾向,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刁丽英.高校师生关系特点、现状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李茂森.大学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万思,万泽民.论构建大学课堂互动式平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4]皮晓彩.互动式教学模式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2005,(7).
[5]施成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彭贵军(1970—),男,湖南双峰人,博士,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
吴耀松(1976—),女,湖南涟源人,硕士,河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