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2009-10-15 06:1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杨 娜

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极其广泛的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趣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掌握这种文化的独特品质以及它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了解目的语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目的语。反之,越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就越能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文化知识的内容极为重要。

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世纪80年代,交际外语教学法传入后,许多外语界人士接受了交际主义教学法思想,并力图在实践中予以运用。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跨文化体验的过程,自此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启发学生建立全景式的文化认识,将有助于学生摆脱交际化外语学习中的困境。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跨越国界旅游、移民、工作等,这也使他们认识到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自动将母语知识转移到外语知识上。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建立一套崭新的语言规则,而这一切需要认知的方法来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的融合和碰撞,让许多承载着厚重文化的语言已为学生所了解和熟知。比如:Judas kiss(犹大之吻)、Noahs ark(诺亚方舟)、Aladdins lamp(阿拉丁神灯)等。这些例词均带有典型的西方民族文化色彩,其本义和寓意已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再比如,《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三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句子“Jesus warned us about the folly of putting a patch of new material upon an old garment,or of putting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这句话其实源自《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篇》的第九章:“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了的,反而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带也坏了。”因为这些文化负载信息已为大多数中国读者所了解和掌握,在解释时就无需多费唇舌。

然而,英语中有更多的文化负载词和文化负载语言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这时如果不加解释,不导入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误解。如“catch-22”、“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前者来自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十二条军规》,意指无可奈何的矛盾状态或是无法摆脱的困境;后者是带有典型的不列颠民族色彩的成语,意指多此一举,因为“Newcastle”(纽卡斯尔)就是英国著名的煤都。不难看出,文化的导入和说明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门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样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有句话就是涉及美国的价值观的:“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understand about Americans is how devoted they are to the ‘individualism”。这时,我们就需要向学生说明“个人主义”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是绝无贬义色彩的,是同我们所反对的“个人主义”完全不同的。阅读更多的涉及西方价值观方面的文章就会发现,“individualism”和“privacy”绝对是了解其文化所需记住的两大关键词。再如,有些词语是来自英语的谚语或是格言,如果没有教师的提示和解释,很容易让学生望文生义以致曲解其意。《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有一句话:“This was the last straw. I was very young:the prospect i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看到“straw”这个词,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稻草”,进而想到中国的谚语“救命稻草”,这是由于先前已建立的认知图示所造成的。我们文化中的“稻草”和英语中的“straw”具有相似的概念意义,但是文化意义却是不同的。“The last straw”其实来自英语的一句格言“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意思是骆驼虽能负重致远,但若背东西过了头,最后一根稻草也会压垮它。因此,“the last straw”是指“终于使人无法忍受的事情”。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及捉摸不定;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

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当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词语文化与话语文化相比,话语文化所涉及的因素往往要比词语文化复杂,但词语文化内部也有非常复杂的情况,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适的选择。

适合性原则所谓适合主要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适度。教学内容的适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实用性和阶段性两个原则外,还应该考虑到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和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就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好文化内容的历史性和共时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主要是当代文化上),适当引入一些历史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教学方法上的适度,就是要正确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课外文化内容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文化内容广泛而复杂,教师的讲解毕竟是有选择的、有限的。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

英汉语言和文化互动原则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使我们不可能忽略汉语母语文化的位置,不可能回避母语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关系问题。在英语教育中,教学视角要从单向的英语语言文化转为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互动。文化教育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联想,采用中西文化比较法,使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两国文化现象的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能了解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上的异同。将这种差异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探讨,能使学习者了解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要善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挖掘与教材有关的文化内容并给予适当导入。现在的大学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涉及一个相关的主题,相关的教师参考资料上也附带有背景资料,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地理、饮食、语言、习俗、观念、宗教、传统、节日等。做到以这些主题为切入点,适当导入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做到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学习,以点带面,由书内到书外,而不是单纯的文章学习。

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人学英语不可能具有学习母语那样的环境,而情景是学习英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西方文化氛围。现在的公共英语教学大多采取大班教学,课堂上每个人得到的英语口语锻炼机会并不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如分组讨论、角色表演、歌曲演唱、即兴演讲、英语角等多种形式来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和应用英语,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来掌握活生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掌握使用语言的能力。

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但又不能限于教材当今信息社会,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学生接触的应是丰富多彩、深入英语社会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英美报刊,上英文网站与人交流,收听如VOA(美国之音)、BBC(英国广播电台)之类的广播,关注时事要闻等来扩大知识面。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流,将平日的新闻趣事用英语表达出来。也可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群体学生的特点,用相关英语来表达他们的兴趣爱好,如电话英语、购物英语、约会英语、求职英语、娱乐英语等。总之,教师应尽量让课堂成为语言学习尝试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相关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应用。

要善于挖掘中外文化差异的因素,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进行比较学习中国学生学习一门外语,难免受到汉语大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时,会有文化休克现象(Cultural shock)。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在汉英语言文化表现相仿或发生冲突时,及时进行对比学习;或者站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立场上看待、分析同一语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情感表达、谈话题材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师生应从课外多渠道吸收和体验英语文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教学资源设置文化课程,加大文化输入量。学校可开设一些与英语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或定期开展讲座,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名著赏析”、“西方宗教”等等。定期播放一些有影响的经典英语影片,主办主题英语晚会等等。

在文化导入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英语教师必须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个人素养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才可以真正做到言传身教;(2)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先介绍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整体脉络,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展示英美国家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有关的思维方式、道德准则、价值观念;(3)在实践中掌握文化知识,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同时创造一定的英美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得体的英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融入文化教学才是合理和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应该学会以接触表层文化为出发点,了解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从而达到对深层文化的了解,最终将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地位,在课堂内外,注意日常的文化渗透教育,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真正显示出英语教学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徐春英.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3]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王素珍.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杨娜(1983—),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