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藏金于民”对于我国增加黄金储备的启示

2009-10-15 08:42
金融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黄金市场储备黄金

李 靖

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达19460.30亿美元。其中以美元为主的信用货币资产占绝大多数,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贬值风险。

一、增加黄金储备规避信用风险

面对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不少国家的央行采取的措施是减少美元资产的同时增加欧元资产以及其他国际货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重。但当面临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以信用货币资产为基础的储备资产多元化并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到2009年3月,如以月平均汇率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85%,对欧元升值15.91%,对英镑升值更是达到57.01%。可见在面全球性危机的情况下,信用货币的稳定性均会受到影响。相对而言,黄金具有自身内在价值,不受纸币发行者的信用波动影响,其避险保值功能经济动荡时更加凸显。如图一,自07年八月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上升43.3%。

目前,我国的储备资产大量投资于以美元等信用货币计价的证券类资产,不仅投资收益低,更承担了巨大的贬值损失。然而我国官方黄金储备仅仅600吨,根本起不到对冲风险的作用。因此适当增加黄金储备,调整储备资产结构势在必行。但是鉴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同时又是重要的产金和用金大国,在实现黄金储备增长的途径上面需要谨慎考虑,有必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日本曾在黄金储备问题上面临过与中国类似的问题,其经验可以供中国借鉴。

二、日本藏金于民的模式

(一)日本藏金于民的经济原因

以上数据显示,日本的官方黄金储备相对于其他主要的国际货币发行国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上都明显偏少,甚至在外汇储备中间的比重小于印度。表面上看,这与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但是,另据不完全的统计,日本民间投资者持有的存量黄金却达到了2000吨(投资性的黄金)。事实上日本官民持有的黄金储备总量极有可能在3000吨以上,可以排入世界主要的储金大国行列。

日本形成这样黄金积存于民间的局面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首先,日本在政治上却依附于美国,使得日本的货币政策也受到美国制约。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同时又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最大债权国,拥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一旦日本大量购入黄金,改变储备资产结构,将对美元霸权造成巨大的威胁。因而日本官方一直受到美国财政部的压力,不能大量购入黄金。

其次,日本作为出口大国,长期贸易顺差,为维持币值稳定,也不得不长期购入美元以缓解日元升值的压力。

此外,日本民间自古以来有着储金的偏好,尤其近代以来,日本经历数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外加近年来的低利率政策更是强化了这一偏好。日本金条投资和黄金饰品购买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金条投资,1989至2007年平均金条投资量占全球26%,个别年份甚至达到42%。而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长,国民收入大幅度的提高,则为这种偏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使得日本形成了“藏金于民”的局面。尽管如此,在关键时刻通过政策杠杆,仍旧可以使民间黄金储备起到国家官方储备的作用。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通过“献金运动”发动民众,收集民间藏金250吨换成外汇支付贸易缺口,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冲击。相比较而言,日本民间大量的储备能在关键时刻起到较韩国更为显著的作用。

另外根据日本央行的数据,按照07年平均汇率日本外汇资产净头寸为21239亿美元,而官方外汇储备仅仅为9733.65亿美元,这种藏汇于民的政策与以上藏金于民的策略是相对应的。日本通过藏汇于民的方式,极大的缓解了日本央行的外汇储备风险并且降低了央行的管理难度。而藏金于民,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不仅分散了外汇储备的风险,也减少了黄金储备的机会成本,还为居民提供了避险理财的工具。

(二)日本黄金市场为居民黄金投资提供了投资机会

日本自身是贫金国,虽然民间有藏金的习惯,但是由于二战后长期实施黄金管制,由政府负责黄金的收购和进口,民间的黄金储量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开放黄金市场以后累积的。所以日本“藏金于民”的形成与日本的黄金市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日本的黄金投资市场大致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富人市场,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财力雄厚,热衷于投资Senryo-bako,即所谓的“千两箱”(一种装有金条或金币的木箱)。2006年,日本“千两箱”销售了22吨,金条销售了68吨,金银币销量为11吨。可见“千两箱”在日本民间黄金投资中的地位。

第二类是中产阶级市场也即一般居民普遍参与的市场。除了一般的金条金币,日本的中产阶级特别热衷于所谓的Gold Accumulation Plan(GAP)即所谓的黄金积累计划。“黄金积累计划”是指客户每月以固定的日元购买黄金,金价低时买得多,金价高时买得少,当合同到期时,客户累积的黄金可以现金或实物黄金的形式兑现。黄金积累计划的经营者既有矿业公司和金银机构(如田中贵金属),也有综合性贸易商社(住友、三井、三菱等)及期货公司。而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则在这些批发商的保护下担当黄金积累零售商的角色。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日本的黄金积累计划每年开立48万个账户,替客户储存约190吨黄金。

此外日本的一些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和期货公司也经营黄金零存整取和黄金账户等业务,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普通投资者。根据日本央行的数据,1995年到1998年间,平均有1.3%的日本家庭持有黄金账户。它们共同构成了日本市场上活跃的黄金储蓄业务。

第三类是东京黄金交易所为核心的投机性机构市场。东京黄金交易所成立于1981年,以财团法人——日本金砖流通协会为主体。日本黄金交易所的14个大股东都是日本的大黄金商,不仅从事黄金的进出口,也经营黄金饰品的加工和销售,这种多元化经营是日本黄金市场的一大特色。目前东京黄金交易所已经成长为国际上比较重要的黄金市场,根据东京商品交易所官方数据,2008年东京黄金交易所标准1kg金条合约交易量达到15164吨,100g迷你合约交易量达到573.7吨。

由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的日本黄金市场,体系完备,覆盖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投资的品种也丰富多样并且适合日本国民的投资偏好,激发了日本国内投资黄金的热情,活跃了黄金市场,为藏金于民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借鉴日本经验以“藏金于民”的方式实现黄金储备的增长

通过开放黄金市场,鼓励民间投资的方式,日本在民间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弥补了官方储备不足的问题。中国同样可以通过藏金于民的方式,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转换为黄金,缓解外汇储备的风险。

1.中国实现藏金于民的可能性

我国2008年储蓄存款总额已达22万亿,据估计,在全部储蓄中,10%的人占有了66%的比重;收入的分化使得少数人掌握了多数财产。中国和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一样,出现了数量众多有强大购买力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当前楼市股市风险存在巨大风险而国债收益偏低的情况下,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投资工具,调节资产结构,是黄金投资的潜在客户。此外,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储金的偏好,这一点与日本比较相似。根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91.55%的家庭持有黄金,在家中持有黄金价值达到10000元到50000元的达到5.38%,可见我国民间黄金投资市场的潜力。

在市场层面,我国已经开放了黄金商品市场、黄金投资市场和黄金信贷市场。为民间对黄金的商品需求、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交易平台。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藏金于民的条件,可以实施“藏金于民”转化为“藏金于国”的策略。

2.日本经验的启示

参照日本的经验,藏金于民的最终实现需要一个可以有效满足居民黄金投资需求的市场作为基础。对比日本的黄金投资市场,中国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点不足,需要借鉴日本的经验。

第一、缺少个性化和多层次的黄金投资产品

同日本市场相比,我国目前可供居民投资的黄金产品不仅品种单调,针对性不强,并且普遍存在着交易成本高,流通渠道不畅通的情况。尤其是黄金理财产品,中产阶级应该是黄金投资的主力军,然而国内专门针对中产阶级的黄金长期投资理财产品是一片空白。而在日本,以中产阶级为主要投资者的黄金累积计划一度成为日本黄金市场投资需求最主要来源。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1996年黄金累积计划甚至占了日本国内黄金投资需求的三分之二。

第二、商业银行参与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商业银行是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维持市场流动性和黄金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经营四类业务:黄金清算交割,黄金融资,黄金代理买卖及自营买卖业务,黄金零售业务。在日本市场,商业银行的功能较为充分的得到发挥,比如,在结算交割方面,东京黄金期货年交易量的40%由银行给予结算。此外,如前文提到的,日本商业银行还担当着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零售商的角色。相比较之下,中国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的参与程度则比较浅,主要是承担了黄金交易清算和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角色,在其他方面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三、缺少大型金商

日本黄金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经营的大金商。它们不仅经营黄金的进出口和黄金制品加工,也经营着黄金投资理财产品,同时也是东京黄金交易所的最主要参与者。它们的存在起到了活跃黄金投资市场,增加日本黄金市场的流动性作用。然而中国黄金市场目前并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导致目前黄金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了比较大的制约。

以上三点是紧密联系的,真是因为缺少商业银行的深入参与和大型金商的缺位,才导致了市场上适合居民投资的黄金投资产品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黄金投资需求,制约了我国民间储金的增长。

3.实现“藏金于民”路径的简要分析

结合日本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本文认为中国藏金于民的最终实现需要以商业银行中介同时培养中国的大型金商。可以如下方式操作:

首先,央行指定合理的目标外汇储备和目标黄金储备规模,将超额的外汇储备用于购入黄金,然后以委托经营的方式,将这部分黄金交由国内商业银行经理。在委托期限内,商业银行以实物黄金,黄金账户或者是“黄金累积计划”的形式出售给国内居民。这样既使央行黄金储备增长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黄金产品开发提供了资源,开拓了银行的中间业务。

其次,要推动国内经营黄金的企业的兼并和扩张,促使形成集产金,加工,售金和黄金投资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大型金商,通过大型金商直接在国际市场进行购买黄金,以黄金投资产品的形式出售给国内的消费者。

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将部分超额外汇储备转化为民间藏金,分散部分外汇风险。此外,一旦出现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通过政策杠杆,民间的黄金储备同样可以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黄金市场储备黄金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盛逝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翠绿制造不断创新,“霓虹纹”七色炫彩开启黄金市场新“丝”路
国际黄金市场与中美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及其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
国际成熟黄金市场对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