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献
1.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营造和谐融洽、民主公平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益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学时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和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放在一起组织学习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又如,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可以和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放在一起组织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3.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相联的课外知识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即学生的某一薄弱环节)。让逻辑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或者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电脑爱好者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补充资料,拓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那些胆小的同学,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让那些不爱朗读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课文,并加以鼓励。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4.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驱力,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成智力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某一知识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要告诉学生要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注意坚持以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标准。对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与人民生活息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使学生通过成果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课程改革必修(2)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可引导学生到对外开放的城市,开发区做社会调查,了解城市或地区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展示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看到时代的剧变,看到社会的进步。
总之,新课程教学改革在逐步地推广,新的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将在探索中不断地完善、发展,我们期待新课改能切实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