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与新中国同行的路上

2009-10-14 08:20李华章
文学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华师共和国理想

李华章

正在江边放牛的我,远远地望见那长长的队伍,从底庄、孙家冲方向逶迤而来,他们头戴树枝,肩背长枪,挎着水壶,有的走大路,有的抄小路,有的沿田垄,威武雄壮地分头前进。我惊讶万分。啊!这是解放军从我家乡走过……

1950年早春二月,我考取了溆浦一中,校址在溆水河畔的枣子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湖南省立九中的校舍,转瞬间,巳成了溆浦一中。

在偌大的操场上,竖立着两栋大楼,一栋叫“乐山楼”,高中部教室:一栋名“云山楼”,初中部教室,令人大开眼界。校舍居高临下,清悠悠的溆水从坡下流过,河对面是开阔的田野、柑桔园;毗邻着农科园艺场与乡师,正式校名为溆浦简易师范。奇怪的是,校园很多枣子树,想必从前这里是枣树茂盛的地方。

新中国刚建立不久,“抗美援朝”如火如茶。溆浦一中掀起了参军、参千的热潮。高年级的同学纷纷站出来,让祖国挑选,踊跃报名参军、参干,到前线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颇像“五四”新青年一样,爱国热情高涨,满腔热血沸腾。那时我刚读初一,只有眼巴巴的羡慕,乐滋滋的欣喜。

枣子坡的傍晚,夕阳映照,江上波光粼粼。晚饭之后,我常常沿着河边散步,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乡师。那里有我同村的李龙章就读。共和国初始,百废待兴。他就要提前毕业,不久就是小学教师了。十几岁当老师,多么地荣耀!这也使我萌生出做人民教师的理想。

我初中毕业后,报考一所师范。结果被分配到母校高中部。我心里有十个不愿意。新生报名时间过了一个星期。我仍未去报名。原因是,读师范免缴学费,减轻家庭负担;当教师是我的理想。最后,当然要服从分配。这是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必具的思想素质与政治觉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经过了”土改”、”镇反”、“民主改造”之后,新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潮,文化建设的高潮也随之到来。在高中三年,我的心与祖国同热,怀抱着一个梦想与一个理想。即:当作家的梦想与做人民教师的理想。前者寄托在考取武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后者寄希望考取华师的中国语文系。而我考取的是华师。但人性都有缺点,我和别的青年一样,也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向住。记得刚进华师的日子,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桂子山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对面的珞珈山,那边树林茂密,林中藏着我的梦想(殊不知作家不是靠学校培养出来的);脚下的桂子山是刚被开垦的一片处女地。华中师范学院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由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广西师院等五所高校合并而成的。是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产物。我一时放飞的心,没有多久就收回了。正像某一支烛光突然在记忆的夜空中闪亮似的,我想到自己最初的理想只是当一名小学教师。如今,华师毕业后,我将是一名中学教师,甚至还可能做大专院校的教师。这比原先的理想已经高出一筹、两筹了。感恩共和国圆了我的一个美梦。想想当时这朴实无华的思想感情,至今还打动着我的心灵深处。

1956年伊始,一个响亮而振奋人心的号召:“向科学进军”,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壮阔的波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学子的心。这既是科学兴国之举,也是年青一代圆自已成才梦的一个机遇。机不可失。在“向科学进军”的鼓舞下,桂子山沸腾了。我的心燃烧着一把火。那难忘的历史记忆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老教授焕发了革命青春。一位教语言学的杨潜斋教授,为及时传授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最新学术成果,常日以继夜地翻译俄语资料,头天夜里赶译,第二天就拿上课堂,犹如在学生面前又打开了一扇窗户:教先秦文学的石声淮教授,他的讲义,总是不断充实,反复修改的,恨不得把他岳丈钱基博(钱钟书之父)先生的广博“国学”之精华,统统传授给我们学生,他在课堂上的幽默,正是他智慧的表情与轻松的深刻……

在“向科学进军”的推动下,我们莘莘学子每一天都把课堂、图书馆、宿舍“三点”连成一线,一天当两天用。全神贯注于书本中。时间让我们漂过岁月之河。知识像汪洋大海,我们乘坐在大海的航船上,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永远是望不见边际的彼岸:在我们扬帆远航中,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巨浪滔天,但因为有了一股向科学进军的勇气和力量,拥有一份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努力着,拼搏着,思考若,探索若。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宜昌师专任教,为我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感恩共和国又一次圆了我的人生美梦,帮助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此时此刻,欲不动感情还真抑制不住哩!

回忆我人生的经历与往事,1956年“向科学进军”那激情燃烧的且子,占据了我一生中最美丽的一个篇章。1971年底,我调离了教育战线,有幸步八文坛,又圆了我这个乡下孩子没有死心的“作家梦”。我之所以能一次、再次地如愿以偿,并非我有什么大的本事,只是逢到了好时代,“天时”作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我也解放了思想,敢于抒发真情实感,艺术视野开始打开,写出了对湘西的梦、对乡情亲情刻骨铭心的思念、对伤痕的反思、对母亲河长江三峡的歌颂等一系列散文作品,跟随共和国的前进步伐,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执著于业余创作,落花时节读华章……我心里只有一句最感激的话儿:幸福在与新中国同行的路上!

猜你喜欢
华师共和国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罗马共和国》
华中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八位共和国将军记录当代新影像
理想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