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分析

2009-10-13 09:11付秀莲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条件历史

付秀莲

摘要: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分析总结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要有集中、新颖、有价值的问题即探究的主题空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和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关键词:历史 探究性学习 条件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想不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探究的冲动之中,激疑生趣,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自我发现。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动机。《官渡之战》教学后我提出了“如果没有许攸来降,曹操能取得胜利吗?”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精神。

二、要有集中、新颖、有价值的问题即探究的主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历史的时间、地点是无须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所以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

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探索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的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才有探究的价值。如在《三国鼎立》教学后,教师提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和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一位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后,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了1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总时间的25%,效果也很明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儿童深层次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从理论上说儿童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学者认为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协作交流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探究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这个载体。而且这种交流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有持续不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出现。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条件历史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新历史